朱愛梅 劉清玲 王 敏
作者單位:154603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婦幼保健院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多發生于初產婦妊娠后期, 母嬰病死率可高達80%[1]。臨床呈暴發性經過,并發癥多,嚴重威脅母嬰安全,一經確診,應立即采取積極的監測及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病死率。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11例AFLP患者,現將該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11例AFLP患者,初產婦9例,經產婦2例,其中雙胎妊娠3例。年齡26~39歲,平均年齡32.5歲。孕32~38周7例,38周后4例。剖宮產6例,經陰道分娩5例。
1.2 臨床表現 妊娠32~38周時出現惡心、嘔吐、黃疸6例,急性腹痛3例,上腹部不適3例,蛋白尿4例,腦病4例,DIC 1例,少尿3例,腹水3例。孕晚期出現惡心、嘔吐、腹痛、乏力、厭食、黃疸及肝功能損害等癥狀。血清膽紅素濃度、ALT、AST活性增高及凝血酶原時間延長6例,低血糖3例,血氨增高3例。超聲檢查均顯示脂肪肝波型、肝內有低密度區,化驗檢查排除各種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肝病。臨床診斷為AFLP。
2 護理
2.1 出血的觀察與護理 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凝血機制障礙,觀察患者皮膚有無淤點、淤斑,牙齦有無出血,注射部位有無滲血,注意宮縮及陰道流血量。若陰道流血量超過1 000 ml,且為不凝血,應警惕DIC的發生。
2.2 急性腎衰的護理 AFLP患者因產后出血,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易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密切觀察血壓、心率,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若尿量<400 ml/d,甚至<100 ml/d應給予留置導尿,密切觀察尿量和性質的變化,發現尿少、尿閉、血紅蛋白尿時立即通知醫生處理,準確記錄24 h尿量,適當控制輸液的速度,調整輸液量,及時留取標本送驗。留置尿管的患者要定期更換尿管、尿袋,每日進行膀胱沖洗、會陰擦洗,保持會陰部清潔,防止尿路感染。
2.3 肝性腦病的護理 當AFLP患者出現頭痛,意識由清楚轉為嗜睡或昏迷,時有煩躁或白天沉睡而夜間興奮,提示有腦病的發生,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興奮、憂郁、失眠、易怒、無意識舉動、答非所問、定向力減退、撲翼樣震顫等是肝性腦病的早期表現。嚴密觀察患者神志、意識的改變,及時處理。昏迷患者嚴加看護,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舌后墜窒息。躁動者用約束帶防止外傷。禁蛋白飲食,每日供給足夠的熱量和維生素,不能進食者鼻飼供給。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時導瀉清除腸內積血或弱酸性溶液灌腸,促進有毒物質代謝清除。如患者頭痛、嘔吐、球結膜水腫是早期腦水腫征象。密切觀察瞳孔,給脫水劑降顱內壓,氧氣吸入,冰帽降溫,減少能耗,保護腦細胞。
2.4 感染及其他 AFLP患者抵抗力低,易并發細菌感染。最好住單人間,限制探視。產后母嬰隔離,保證充分睡眠與休息。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腹瀉。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做好會陰護理。觀察切口、肺部、產褥感染征象,測體溫每4 h 1次,定期復查血象。AFLP患者因肝細胞嚴重受損,糖原合成障礙,又易并發低血糖。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震顫、暈厥等,密切監測血糖變化。
2.5 加強心理護理 AFLP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長,治療費用高,心理負擔重;有的因嬰兒死亡、子宮全切等因素情緒低落,部分患者喪失治療信心,悲觀失望、焦慮抑郁、性情暴躁、不配合治療等。若短時間內消除心理障礙會明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2]。要及時觀察患者思想動態,加強交流溝通,講解治療成功的病例,幫助、鼓勵她們重拾信心,以最佳的心態配合治療與護理。
2.6 用藥的觀察與護理 對AFLP患者,在合理應用降黃疽藥物的基礎上作好皮膚護理,勤更換內衣、內褲,用溫水擦洗皮膚,有皮膚瘙癢者適當應用止癢藥,并防止抓破皮膚造成繼發感染。保肝、利尿、抑酸、止血、抗菌、降黃、促肝細胞再生、抗肝昏迷、改善微循環、使用血漿、白蛋白是AFLP的主要治療措施。因此,要熟悉藥物,用時排好順序,隔開或單獨輸入。仔細觀察,保證用藥安全。
3 討論
妊娠急性脂肪肝多在32~38周出現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急性腹痛、黃疸和蛋白尿,數天內可出現腦病、DIC、肝腎綜合征或消化道出血,母嬰病死率高達85%。并發癥是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母親多死于并發出血、肝性腦病、腦水腫及腎功能衰竭。早期確診,及早終止妊娠是提高母嬰生存率的關鍵。密切觀察病情,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預防性護理,是減少并發癥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99.
[2] 劉新華,宮本風,李科,等.重型肝炎患者預后與心理.現代康復,1998,2(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