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婧
【摘要】 本文總結了胸腔閉式引流具體護理要點、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強調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呼吸功能鍛煉,是防止肺部感染、促進肺復張的重要措施之一。
【關鍵詞】 胸腔閉式引流;護理
作者單位:158100黑龍江省雞西礦業總醫院醫療集團杏花醫院
胸腔閉式引流術,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廣泛地應用于血胸、氣胸、膿胸的引流及開胸術后的胸腔引流,對于疾病的治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牢固掌握胸腔閉式引流術的護理要點,明確其目的并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1 護理要點
1.1 保持管道密封 使用前嚴格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和整個裝置是否密封,引流管及廣口瓶有無裂縫,各連接處,包括皮膚切口處均要求密封,以避免發生漏氣或滑脫,并按無菌操作法安裝,防止感染。水封瓶長玻璃管以浸入水面下3~4 cm為宜,在水平面處用膠布粘貼作為標記以便觀察和記錄引流量。
1.2 保持引流通暢 水封瓶壓力管中水柱的波動情況表示胸腔壓力的高低并提示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管通暢時,可見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隨呼吸上下波動;若無波動,可讓患者作深呼吸或咳嗽;若仍無波動,表示引流管不通,應檢查原因及時處理,一般可擠捏引流管使其暢通,所以應定時擠壓引流管,并可防止血塊,纖維塊堵塞;若波動過大,提示肺粗糙而有漏氣、余肺擴張不全或肺不張。正常情況下水柱波動幅度為4~6 cm。
1.3 妥善固定胸腔閉式引流管 將留有足夠長度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緣上,以免因翻身、擺動、牽拉等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脫出。搬動患者時,須將引流管鉗閉,以防導管脫落、漏氣或液體逆流,每天定時更換水封瓶1次。
1.4 觀察引流液的量、性質 術后24h內總引流量不超過300~500 ml,48 h左右水柱波動微弱,引流液甚少,在50 ml以下,色澤由血性變為血清樣;術后2~3h引流液顏色可較深,但Hb定量在20~30 g/L以內;定量超過50 g/L以上,要考慮胸內出血可能。若持續每h出血量>100 ml應及時通知醫生,密切觀察血壓、脈搏變化,注意有無失血性休克發生。
1.5 預防胸腔感染 除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外,每天更換水封瓶,注意觀察水封瓶中液體的量和性狀,手術傷口每天更換敷料,穿刺點及周圍皮膚每日用聚維酮碘消毒數次。如有體溫升高、畏寒、胸痛加劇,提示有發生感染的可能,應及時報告醫生給予抗生素治療。
1.6 拔管的護理 拔管過早會影響療效,過晚易造成感染,因此選擇合適時機拔出引流管十分重要。一般胸部手術后,如引流液明顯減少,玻璃管末端無氣體排出,經X線胸透證實,肺膨脹良好,無漏氣現象,可先夾管24 h,觀察患者全身情況無異常,即可拔管。拔管24 h內,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對血胸、膿胸的引流,拔管時間應待腔內出血停止、膿液充分引流干凈、膿腔容量<10 ml,才可拔管。拔管后,患者取健側臥位,注意觀察局部有無滲血、漏氣、皮下氣腫等。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
2 健康教育
2.1 心理護理 ①盡量做好患者和家屬的思想工作,保證治療與護理工作順利進行。②向患者解釋開胸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針對患者不同的心態,做好詳細的術前健康教育;介紹同種疾病康復者與患者直接交談,使患者有個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講解戒煙、咳嗽、預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
2.2 呼吸功能的鍛煉 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呼吸功能的鍛煉,是防止肺部感染,促進肺復張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如下:指導患者進行緩慢吸氣直到擴張,然后緩慢呼氣,重復10次/min左右,3~5次/d,每次以患者能耐受為宜。
3 出院指導
①告知患者如發生畏寒高熱、切口劇痛、呼吸困難及時就診;②如伴隨有肋骨折,注意骨折臥平板床,3個月復查X線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況;③保證休息,合理活動及調配營養。
參考文獻
[1] 曹偉新.外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87-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