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榮
【摘要】 目的 探討B超對早孕診斷的意義。方法 對356例臨床診斷為早孕婦女進行常規產科B超檢查并分析,對有必要者進行跟蹤觀察。結果 356例中正常宮內妊娠282例。孕周與停經史不符者,經復查后確定為宮內妊娠55例。宮內可見兩孕囊回聲及少許胚芽回聲4例。孕囊停止發育,要求終止妊娠10例。異位妊娠5例。結論 B超檢查在早孕檢查中其操作簡便、安全、可確切為臨床提供孕周及胚胎著床部位,臨床應用價值高,可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客觀依據。
【關鍵詞】 B超檢查;早孕
作者單位:130012 吉林省前衛醫院電診科
B超檢查對診斷早期妊娠(早孕)在臨床上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對本院婦科門診356例診斷為早孕者行B超檢查,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356例本院婦科門診因停經35~45 d,尿HCG(+),臨床診斷為早孕患者行常規產科B超檢查。年齡最大43歲,最小19歲,平均31歲,其中正常宮內妊娠282例,孕周與停經史不符,后經復查后確定為宮內妊娠55例,宮內可見兩個孕囊及少許胚芽組織回聲4例,孕囊停止發育者要求終止妊娠10例,異位妊娠5例。
1.2 方法 使用德國西門子SONOLINE Versa Pro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儀,探頭為3.5MHz凸陣探頭。患者適當充盈膀胱,探頭置于恥骨聯合上,經腹做子宮多切面掃描,常規測量子宮大小,觀察是否有子宮肌瘤,帶環受孕等。確定宮內孕囊回聲,測量孕囊長徑,仔細觀察孕囊著床部位,孕囊形態及有無原始胎心管搏動及雙側附件區有無包塊及異常回聲,對于B超顯示孕囊大小與孕周不符者及宮內未見孕囊回聲者囑患者1周后復查,如有腹痛及陰道出血時隨時就診。
2 結果
本組356例中正常宮內妊娠282例占79.2%,孕周與停經史不符進行追蹤復查后確定為宮內妊娠者55例占15.4%,孕囊停止發育終止妊娠10例占2.8%,宮內可見兩個孕囊回聲4例占1.1%,宮內未探及孕囊回聲,經追蹤觀察后出現下腹部疼痛,陰道不規則出血后證實為異位妊娠5例占1.4%。
3 討論
早孕患者一般均有突出臨床癥狀,結合尿HCG測試可做出早孕診斷,但有停經史者亦不一定都是妊娠,由于各種因素,如精神、環境的變化、疾病、藥物等亦可造成閉經。
個別的特別懼怕妊娠或急盼妊娠者,不僅可以閉經而且還會出現一系列癥狀,造成假孕。尿HCG也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1],尿HCG呈陽性,不能區分具體是宮內妊娠還是宮外妊娠。應用B超檢查,能判斷出是宮內或宮外妊娠,即妊娠位置,超聲對妊娠位置的判定是最準確的,一經出現宮外妊娠情況,可以及早地指導臨床工作,做出及時地處理,以免貽誤病情。有些患者對異位妊娠的危險性認識不夠,導致患者在尿HCG檢查確定妊娠后就要求行人流術,拒絕B超檢查,一旦發生異位破裂引起腹腔大量出血,如搶救不及時,就可能造成患者的死亡。而B超診斷早孕無須特殊要求,簡單,方便,可反復操作,適當充盈膀胱后就能直接準確觀察到孕囊大小,形態、著床部位,胚胎是否存活,并可跟蹤觀察了解孕囊的發育情況,所以超聲對早期妊娠有著非常重要的診斷意義。
B超在早孕診斷中可反復操作,對于孕囊大小停經史或僅見孕囊、胚芽組織、未探及胎心管搏動者可間隔1周后復查,確定宮內正常妊娠。對于正常宮內妊娠者復查后可見孕囊明顯增大,胚芽組織及胎心管搏動明顯顯示。
在早早孕時超聲可在增大的子宮內發現內膜不對稱的增厚,且回聲增強。并且在較厚的一側內膜中能發現一很小的局灶性強回聲或孕囊回聲,其直徑為8~10 mm[2]。利用B超可大大提高早早孕診斷,如果孕囊直徑小于5 mm應建議復診,動態觀察孕囊大小變化,以便排除假孕囊情況。
以往對異位妊娠主要依據是有閉經史,尿HCG(+),陰道不規則出血。而B超可以直接顯示子宮形態及雙側附件情況,并可直接探查到陶氏腔積液量多少,為及早治療異位妊娠提供診斷依據,減輕患者痛苦,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因為B超可直接顯示妊娠囊大小及著床部位,所以對于早孕要求終止妊娠的婦女無論是選擇藥物流產或人流,術前B超檢查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觀察妊娠囊的形態、大小、位置及有無胎芽、胎心、胎動來判斷妊娠周數,是否為正常妊娠或不全流產,為口服藥物流產提供有力的依據,因藥物流產的適應證要求很嚴格,所以妊娠周數的明確判斷對采取終止妊娠的方法具有意義,對于不全流產者可及時進行刮宮處理。術前B超檢查可提供客觀依據,減少或避免手術操作的盲目性,提高手術的成功率,術后B超檢查可以判斷完全流產:聲像圖顯示,子宮大小正常,輪廓線清晰、子宮肌層回聲光點均勻、子宮內膜線清晰、宮腔內無妊娠囊及不均勻回聲,臨床證實胚胎組織完全排出者;不全流產:聲像圖顯示子宮稍大或正常,內膜線消失或模糊,宮腔內有較強點、片或線狀回聲;梭形、團狀強回聲反射位于宮腔或宮頸內口附近;或強光團內見不完整的妊娠囊。流產失敗:超聲顯示宮腔內有妊娠囊,或繼續發育或停止發育。對減少受術者的痛苦和負擔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惜陰.實用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9-90.
[2]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