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麗 王艷慧 韓名娟
作者單位:163316黑龍江省大慶市人民醫院
高血壓是嚴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多見于中老年人,可影響心、腦、腎等主要臟器的功能,甚至導致臟器功能衰竭[1],是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在觀察和治療高血壓的同時,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給予必要的健康知識指導是很重要的,現就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我科收治134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89例,女45例,年齡35~81歲,平均(55.4±7.4)歲。Ⅰ期患者64例,Ⅱ期患者52例,Ⅲ期患者18例。
1.2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 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高血壓學會(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未服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收縮壓≥140 mm Hg(18.7kPa)和(或)舒張壓≥90 mm Hg(12kPa)。
2 護理指導
2.1 心理指導 ①因患者血壓經常反復升高,導致精神緊張和焦慮,擔心治療無效或顧慮長期下來會給家庭帶來困難和負擔,此時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特點,耐心、細致地做好疏導、解釋工作,讓患者配合醫護制定的治療方案,消除其緊張心理,產生對醫護人員的安全信任感,從而積極地接受治療;②理解和尊重患者,在護理過程中說話要講究藝術性,態度上主動關心患者,熱情周到為其服務;③用親切熱情的語言來安慰患者,向其講解有關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和預后的常識,使其懂得精神因素對老年高血壓的影響。
2.2 飲食指導 減少食鹽攝入,正常人每日攝取鹽為5 g,建議患者每日攝入量為1.5~3.0 g;增加豆類、蔬菜、水果、牛奶等含鉀、鎂、鈣等較高的食物,有降壓作用;限制能量的攝入,脂肪酸攝入量要控制在25%以下,且以植物脂肪為主;控制體質量降低膽固醇,膽固醇的攝入量,每日少于300 mg,并可適當進食洋蔥、大蒜、香菇、木耳、海帶等降脂食物,盡量不進刺激性食物,不暴飲暴食;對吸煙飲酒者,勸其戒煙限酒。
2.3 運動指導 高血壓患者宜做等張運動,如散步、慢步、慢跑、游泳、打太極拳、練氣功等。教會患者掌握調節適度運動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以及運動的時間、頻率、強度等。
3 病情觀察與指導
3.1 血壓的觀察 每天常規測基礎血壓2次,并根據病情變化觀察血壓的波動情況。①Ⅰ期患者情緒隨血壓的波動而變化,癥狀不明顯,血壓波動不大的患者其心理負擔較輕,血壓波動較大的患者對血壓升高表示擔心,可表現為情緒不穩,容易激動,愛發脾氣等,此期應說明不良情緒對血壓的影響,以及血壓不控制將產生的嚴重后果,囑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勞逸結合,此期血壓一般可控制在正常水平,從而減少并發癥的出現[2];②Ⅱ期患者血壓持續升高,心、腦、腎等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可有心電圖異常,眼底改變及蛋白尿等,隨著病程的進展,不適癥狀越來越多,患者情緒更加不穩、急躁、易怒和易沖動等,此時護理人員應充分理解他們,做好耐心細致地解釋工作,經常與其談心,使患者產生安全和信賴感,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增強恢復健康的信心。對于情緒不穩定者可必要時給予鎮靜劑, 防止并發癥進一步加重;③ Ⅲ期患者血壓保持在更高水平,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更加嚴重,以至失去了代償能力,出現心衰、腎衰、高血壓腦病、高血壓危象等,健康水平明顯下降,情緒變得低沉、憂郁等,嚴重時出現意識障礙,此期護理人員應主動接近他們,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聽取患者的傾訴,了解其需要,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使他們能安心、放心養病,并及時為他們提供一些新知識、新動態、新信息,增強生活的樂趣,振作精神,面對現實,使癥狀得到最佳治療。
3.2 降壓藥的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對降壓藥的敏感性和耐受性,防止服用降壓藥后引起血壓迅速下降,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如暫時昏厥、心絞痛、腦血栓等。
3.3 出院健康指導 經常注意患者的思想情緒及精神狀態,鼓勵其心情樂觀,避免刺激性語言,防止情緒激動;保證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學會自我心理平衡,保持樂觀情緒,囑家屬給予理解、寬容與支持,增強患者對疾病的治療和對生活的信心;合理進食低鹽、低動物脂肪飲食,避免食用高膽固醇的食物,多食用含纖維素的多纖維食物,并保持大便通暢;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教會患者服藥劑量須遵醫囑執行,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或突然撤換藥物,教會患者或家屬定時測量血壓并記錄,定期門診復查,若血壓控制不滿意或有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隨時就診。
參考文獻
[1]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165-166.
[2] 何曉梅.淺談老年高血壓的健康指導.中國傷殘醫學,2007,1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