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玲玲
摘要:近年來,中小企業境外上市成為一種時尚和熱潮。首先是國內股市由于種種原因受限,尤其對于中小企業,它對社會財富的貢獻率占了80%以上,但在國內卻只獲得30%左右的金融支持份額;其次,海外市場相對成熟,而上市資源相對匱乏。因此,來自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的新興民營企業都在海外市場順利上市,這些企業不僅籌得了發展資金,更重要的是整個企業的治理結構和經營水平也因海外市場對上市企業的嚴格監管而有了長足發展。但風險和利益是并存的,沒有無風險的利益,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海外上市背后,潛在的問題和風險都是不可忽視的。
關鍵詞:中小企業 上市風險 創業融資
一、中小企業境外上市的外部風險
(一)外部風險
1.高額的運作成本和中小企業規模劣勢風險。 海外上市成本包括融資成本和制度成本兩個方面。融資成本是企業首次融資的費用,制度成本是企業每年維持上市所需的支出。融資成本可以又分作固定費用和浮動費用兩部分:固定費用包括專業費用、印刷費用和市場推廣費用,具體有上市費、證券律師費、審計費、財務顧問費、承銷商費、印刷費以及其他費用,一般不低于500萬元;浮動費用主要指包銷傭金。制度成本主要是專業費用,為一百萬至幾百萬元不等。而在納斯達克融資成本一般約占融資額的10%以上,在香港更是高達20%以上。即使在香港創業板費用一般也要達到10%—15%,新加坡上市費用稍低,為8%—10%。而國內的主板上市,雖然存在隱形成本,但是,融資成本一般不會達到融資額5%的水平。同時,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為了取悅國際投資者,不得不降低招股價,減少籌資額。而且國內上市的相關費用是在上市后支付,而國外中介機構一般都是先收取傭金,這對于那些中小民營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2.上市地點和上市時機選擇不當的風險。上市地點的選擇和上市時機的把握是制定海外上市方案的一個重要方面,兩者對上市效果都至關重要。上市地點的選擇不僅關系到海外融資成本和費用的大小,甚至會影響整個上市活動的成敗。由于地理、政治、文化和法律環境等的差異,市場選擇不當往往就會出現股票發不出去或被迫降價減量的風險,而且還會對今后融資或重新再次發行股票造成負面的影響。如果發行上市的時機選擇失誤或出現市場突發因素,就會面臨出現股票滯銷或被迫降價減量的風險。
3.有可能遭遇中介機構欺詐的風險。 企業海外上市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專業性特別強的中介機構參與。需要承銷商提供專業指導,參與公司的商業計劃、融資推介報告、招募說明會、聯絡投資者等,最后完成上市以后以及融資整個過程。除非特別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一般很難聘請到最出名的投資銀行作為自身的主承銷商。如果中小企業選擇一個對本行業不了解、專業水準不高的承銷商擔當主保薦責任,可能導致發型失敗。中介機構的選擇,特別是承銷商的的選擇是影響中小企業海外上市風險的重要因素。
4.與投資者關系和對其股票認可程度掌握不準的風險。不同地區、不同專業、不同規模的投資者具有不同的投資取向。如果不能準確第把握不同投資者的投資取向,盲目決策,無的放矢,就很有可能導致發行失敗。因此,在確定發行上市方案時,公司必須對自身進行準確定位,確定合理的市盈率和價格區間。否則,很可能出現被投資者冷落的局面。其次,國內企業只要得到獲得監管機關批準就可以成功上市了,而在國外則不然,若沒有轉變這種習慣性觀念,與投資商沒有做良好的溝通,很可能會出現上市失敗的風險。
(二) 內部風險
1.重組方案確定不當的風險。在上市前對業務和資產進行重組,目的是集中主業和優良資產,形成核心競爭力,提高資本利潤率,為改制上市創造條件。如果重組改制方案不能體現核心業務,不能體現自身優勢和抗風險能力,不能展示良好的發展前景,或不符合境外投資者的判斷習慣,就得不到境外投資者特別是國際專業投資機構的認可,股票初次發行就會面臨極大的風險。
2.發展規劃和前景不明朗的風險。投資者出資購買的是上市公司可預見和有前途的未來,而這與企業的發展規劃密切相關。如果上市公司不能通過制定并描繪一副令人信服的發展藍圖,讓投資者確信這家上市公司又準確的市場定位、合理的產業結構、較強的競爭實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投資者就不會購買該公司的股票。
3.信息成本及披露風險。信息披露不僅僅是監管部門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吸引投資者和潛在的投資者,良好的財務信息披露也是給企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按國內標準,在國內完成上市審計有30張表格需要填。如果到了國外,根據國際會計標準上市審計需要填的表有2000張,工作量差別之大可見一斑,而且上市之前和上市之后企業都要按照這個標準去做。
4.上市后資金的用途及管理風險。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如有融資機會,都是用盡招數使融資額度最大化,一次性就要募足多少年使用的發展資金。實際上在美國市場,融資完全是一個市場性行為,最多的有上市公司一年融資數次的。只要上市企業有項目、有需求、有好的業績和增長,融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如果企業在市場融到了很多資金,沒有任何用途,不帶來業績增長,有些中國企業,隨意改變資金用途,要么存在銀行,要么給券商做資金管理,到了再次需要融資那就難上加難了。
二、中小企業境外上市的法律風險防范策略
(一)分析企業自身的實質需求
我們國家目前大多數民營中小企業確實融資渠道狹窄。主要原因是當企業發展狀況良好,有持續增長能力時,完全可以靠企業內源融資、貸款、國內上市、引進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或資金富裕的國內上市公司為戰略投資者等方式為企業籌集發展資金,而不一定非要走成本高昂的海外上市之路。一般來說,好的企業和項目是不缺資金的,主要問題還是企業自身。因此,企業在選擇海外上市之前需要認真思考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企業目前是否擁有能為企業帶來持久性盈利的優質項目,從而出現較大的融資需求。正常的融資需求應該派生于能帶來高回報率的投資項目,如果缺乏有前景的投資項目,而單純為融資而融資,那只不過是把“圈錢”沖動從國內市場延伸到國際市場。
其次,海外上市是否最適合本企業的融資方式。融資方式的選擇,除了成本因素,還要與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相結合,考慮未來企業主要業務所在地以及交易幣種。
再次,企業是否充分認識到海外上市可能帶來的風險后果,如前面風險分析所述,通過海外上市融資是諸多融資形式中成本最高的一種,不但會分散企業的控制權,造成更多的人分享企業高成長利潤,而且在不熟悉和不適應國外資本市場運營規則的情況下將面臨巨大的法律和市場風險。因此,企業決定在上市之前應該有明確的戰略規劃。民營企業家對企業的發展必須有長遠的規劃,清楚上市之后企業應該作什么,募集到的資金投向和方案的可行性。
(二)謹慎選擇海外上市的地點
上市地點的選擇對擬上市民營企業來說非常關鍵,企業應該根據自己公司的規模、所在行業、拓展領域、證券交易所的特點等選擇適合自己的交易所。除了考慮綜合上市成本之外,選擇上市地點一般還應考慮以下一些因素:一是擬上市市場對企業的要求。企業應該選擇能達到上市要求的市場上市。我國民營企業境外上市一般集中在香港創業板和美國NASDAQ。二是擬上市市場發展狀況。發展成熟的資本市場,具有操作規范、市場容量大、投資者基礎廣闊、資金流量大、國際號召力強等優點。在成熟、完善的資本市場上市,企業能獲得較大的融資金額,股票表現會更加活躍,企業知名度能大大提升。
另外,民營企業到美國上市能獲得較高的國際地位。可以看出,香港上市的門檻設置比美國NASDAQ的低,上市費用也相對低廉,更適合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美國NASDAQ上市費用高,但融資金額大,適合較大規模的民營企業。
(三)選擇合適的中介機構
一般中介機構,特別是財務顧問在整個上市過程中協助企業完成“一攬子”投融資服務,幫助企業設計改制與重組方案,進行陳層次改制、重組,是企業全面具備上市條件,與其他中介機構共同將企業成功運作上市。所以,在考慮自身的資金需求及海外上市后資本市場對企業的具體要求的同時,應慎重考慮選擇一個優質的財務顧問,與企業共擔風險、利益共享,這是整個上市運作過程中最重要的前提和保證,對于公司規范化運作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民營中小企業上市融資及再融資都有很大幫助。
(四)建立一支優秀的經營管理團隊
有些企業很好的產品,但缺乏很好的經營、管理團隊。要注意吸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來使管理規范化,形成經營管理團隊;這樣才有可能有投資人來投資或者買公司的股票、幫助公司早日上市。
三、結束語
不管是何類的中小企業,在國內上市或者在境外上市,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時,尤其境外上市,一定要事先對當地的經濟、地域文化、政治局面、法律制度了解清楚,要做好企業來自各方面風險防范措施,以免因境外上市的風險使其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武士國、宋立.《創業投資:國際經驗與中國抉擇》.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
[2]彭丁帶.《美國風險投資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3]范柏乃.《創業投資法律制度研究》.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1月;
[4]吳家曦.《中小企業創業經營法律風險與防范策略》.法律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