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成
美國陸軍近期出臺的基礎軍官領導力課程(Basic Officer Leaders Course——BOLC)體系是一個三階段的軍事訓練課程,目的在于為其培養適應現代戰場要求的新任少尉軍官,他們因具有相當的領導技巧、小分隊戰術和具體的工作能力,而更能勝任本職。
一、美國陸軍建立BOLC的歷史背景及目的
冷戰后很長時間里,美國陸軍一直采用兩階段培養模式來培養少尉或中尉軍官,即軍官委任前培訓和按兵種專業培訓相結合。這兩個階段,前者主要是在西點軍校、后備軍官訓練團或者候補軍官學校進行,側重于軍事理論、文化知識和基礎軍事訓練;后者要在這些學員畢業并獲得首次專業任命后,到相應的兵種學校進行,側重于具體的技戰術。但是美軍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的大量傷亡,暴露出了這種訓練體制是存在問題的,該體制下培養的初級軍官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戰場環境的要求。于是,受美國陸軍參謀長委托,陸軍訓練和領導力發展研究小組就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并在2002年提交給陸軍部一份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美國陸軍的軍官教育系統沒能提供給連級軍官必要的技能體系,他們還不能完全勝任各個層面的軍事行動。該報告同時建議將原先的兩階段培養模式改為三階段。在該建議的基礎上,結合美軍軍官教育系統的轉型,陸軍訓練和條令司令部推出了基礎軍官領導力課程。目的就是彌補原先兩階段培養模式的不足,培養更能適應現代戰場要求的少尉軍官[1]。
二、美國陸軍BOLC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新建立的美國陸軍基礎軍官領導力課程體系分為三個階段,各階段之間具有連續性和遞進性。
第一階段。該階段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大多數的陸軍軍官來說的,他們通過設在地方大學的272所后備軍官訓練團、陸軍候補軍官學校和西點軍校來完成這一階段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基本的領導技巧和在通常情況下對軍官的基本要求,雖然受訓對象和地點不同,但訓練內容和標準是一樣的。另一種情況是對直接委任軍官(主要限于律師、牧師和護士等技術軍官)而言的,該階段由4周的課程組成,集中于本寧堡軍事基地和西爾堡軍事基地內進行,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直接委任軍官們獲得繼續進行第二階段課程所必需的能力和素質,因為這些軍官此前幾乎沒有經受軍事訓練或有過軍事體驗。
后備軍官訓練團和西點軍校的學員,在第一階段主要是學習基礎知識,積累未來職業發展的能力素質基礎,因此軍事訓練和軍事課程并沒有成為其大學期間學習的主要內容。但是,美國陸軍仍然制定了詳細的軍事訓練計劃并有嚴格的標準要求,以保證這些學員畢業時達到美軍少尉軍官基本要求。下面以美國陸軍后備軍官訓練團為例來說明第一階段培訓的主要內容,它包含四部分軍事課程[2]。
第一部分是基礎訓練課程。針對的是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主要學習基本的軍事技能和基礎領導力課程,為將來成為陸軍領導人做準備。一年級新生主要學習:陸軍角色與歷史、陸軍習慣與傳統、陸軍結構和戰略戰術知識。二年級主要學習:軍官角色、信息溝通、指揮技術、戰爭方法以及戰略戰術知識。該部分課程旨在提高學員對后備軍官訓練團和陸軍的興趣,盡可能吸收學員參與軍事訓練,激勵其留在后備軍官訓練團和鼓勵與部隊簽約。
第二部分是領導力培訓課程。在二年級后的暑假進行,為期四周,地點在諾克斯基地。主要進行課程學習和實地訓練,是對前兩年基礎領導力課程學習的一個檢驗,檢驗合格者才可以進入到后面的高級訓練課程。
第三部分是高級訓練課程。高級課程是三、四年級的課程,三年級主要學習小分隊訓練、指揮與參謀職責、心理戰、戰爭法、武器、人類行為、數學推理、計算機、軍事行動與戰術。四年級則完成由學員向軍官的轉型,主要學習軍事司法、情報戰與電子戰、陸軍人事管理、軍隊后勤、郵政與基地支援、軍事行動與戰術等。高級課程鼓勵學員們綜合運用以前課程所學知識技能進行案例分析研究和模擬,借此來開闊眼界、加深洞察力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加入高級課程就意味著在畢業后必須作為軍官服役。
第四部分是領導力開發與評估課程。每個進入高級課程的學員都要參加領導力開發與評估課程。該訓練為期4周,在大三與大四之間的暑期進行,地點是華盛頓的劉易斯堡基地。在這里,來自不同學校的學員被集中訓練,首要目的是對每個學員的軍官潛力進行評估,還有就是實踐和進一步提高校園里學到的領導技巧。
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訓練為期7周,所有從西點軍校、后備軍官訓練團、候補軍官學校畢業后的學員以及直接委任的軍官(牧師和醫生除外)都要參加,在本寧堡、西爾堡、諾克斯堡和布雷斯堡四個基地之一進行。不論在哪個基地培訓,所有參訓人員都實行混合編組和集訓,而且將按照各自專業①和兵種委任的人數在四個培訓點均分。訓練內容是戰場通用技能,具體包括全球反恐、戰斗精神培育、通信、實施急救、初級和高級射擊術、班排現代武器訓練、護衛行動和地面導航、巷戰和前線支援訓練等。
訓練結束后要進行考核,達不到考核標準不能進入第三階段課程。對軍官考核具體要求是:通過陸軍體能測試,成績不能低于180分;通過基礎地面導航訓練,在一天一夜時間內從8個點中確定出5個點;通過卡賓槍射擊以及裝甲攔截科目;至少在兩次領導力實習中表現合格;完成所有的戰場訓練科目;完成10英里徒步行軍等[3]。
這個階段,新委任軍官們訓練的主要是在復雜作戰環境下的領導能力,以及如何加強心理上和身體上的堅韌性以便在緊張環境下領導好士兵。這一階段的訓練將使軍官們變得更加成熟自信、更能適應部隊,他們將具有永不言敗和永不退卻的精神,并且能夠在首次任職上成功領導一個小分隊。
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訓練為期6-15周,根據兵種不同有所區別。第二階段結束后,各兵種專業的新委任軍官們到相應兵種學校(如,軍事情報、防空炮、裝甲和野戰炮等)進行兵種和部門業務培訓,各兵種學校的校長負責管理和執行第三階段的課程。這一階段,主要在排級水平上訓練各專業具體的技戰術,目的是培養能夠適應作戰環境并成功擔任排級指揮官的少尉或中尉,以及教會他們在戰時如何有效履行職責。此課程還可使新委任軍官們了解連、炮兵連或騎兵連的裝備、戰術、編制和行政管理等。修完這個課程后,有些軍官還要學習額外的課程,如空降兵、突擊隊課程或語言訓練課程等,以進一步作好首次任職的準備。修完全部課程的軍官通常被委派到兵種部門的職位上任職,包括到駐美國本土的部隊或海外部隊任職。
三、對完善我軍初級軍官培養制度的啟示
初級軍官是一切軍事行動的末端領導者,其能力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軍事任務完成質量的好壞。美軍在伊拉克戰場付出了血的代價,促使其對初級軍官培養模式進行調整,由此得來的BOLC值得借鑒。我軍初級軍官的培養也應當采取三階段的培養模式。首先是“知識化”階段,大學四年的學習要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其次是“軍事化”階段,所有擬任初級軍官都應進行軍事通用技能強化訓練,而且要實行統一的考核標準。第三是“專業化”階段,根據軍官各自專業發展要求,到相應兵種院校進行專業技戰術學習訓練。只有上一階段考核合格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第三階段合格后才能進入部隊成為一名光榮的共和國軍官。
參考文獻: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sic_Officer_Leaders_Course
[2]http://www.military.com/NewsContent/0,13319,usa1_022505.00.html
[3] http://www.military.com/features/0,15240,813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