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怡
摘要: 教育部頒發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一下稱《基本要求》)明確了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學目標,但在理解和實施過程中,各個學院都有自己的思路與理念。有的學院把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作為具體實施的教學目標,這顯然有悖于《基本要求》。面對就業壓力,筆者通過對學生,教師,教學設備和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分析認為,應該全面理解《基本要求》,在教學管理上按教學規律辦事,以人為本,承認能力差別,因材施教,把學生所學專業的英語口語納入高職高專公共教學,著重培養既懂專業技能又掌握一定專業英語口語的應用性人才。這便是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管理值得更新的理念。
關鍵詞:高職高專 公共英語 教學管理 理念
1.引言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閃現至2004年的基本成熟發展至今已近20年。近幾年來,各高職高專院校正在全面展開與全面落實各種教學改革。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指導方針正在逐步落實;打好語言基礎與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并重、語言基本技能訓練與培養從事涉外交際能力并重的教學原則也在貫徹執行中;“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確保各項語言技能的協調發展”,“特別注意加強聽說技能的培養”,尤其 “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 的教學目標正在逐步實現;用語言與技能綜合培養教學法(任務法/交際話題法)的教學法體系正在實踐嘗試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以此來改進和充實傳統教學模式,開創并逐步完善基于單機或局域網以及校園網的多媒體的全新教學模式也在逐步推廣;以《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B級)為標準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水平測試的考試體系正發揮其重要作用。
2.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現狀
近年來,高職高專教育在全國各地發展很快,新成立的高職高專院校不斷涌現。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作為高職高專教育中的一個環節,其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許多從事多年的高職英語教學的教師都清楚,從就業的角度來看,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懂一門外語的學生,最受企事業單位的親睞。然而,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在全力以赴實現這一目標時,深感力不從心,因為長期以來,他們一直面臨著下列難題:(1)學生方面的問題;(2)教師自身方面的問題;(3)教學設備問題;(4)教學環境問題。只有正確處理好這些問題,才有助于改進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服務于就業,實現教育部為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所指明方向與目標。
2.1.學生的現狀
2.1.1. 學生的英語基礎
錄取專一的學生絕大數來自錄取分數線低于本一和本二的和同等于或低于本三的參加全國大學統一招生考試的考生。一般來講,由于他們在學習習慣與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使他們稍遜色于本一和本二的錄取生,他們在高中階段的英語成績處在中、下游水平。但這部分學生中有對英語學習感興趣,有的興趣不定,有的不感興趣。錄取專二的或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的分數線則更低,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與低下的學習能力決定了他們在高中階段英語成績處于下游水平。這部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極感吃力,對英語感興趣的很少。
2.1.2 學生的興趣
筆者通過對任教班級的127名(男生55名,女生72名)部分08級學生進行學習英語的興趣調查得知:感興趣的男生24名,占43.6%;女生37名,占51.4%。不感興趣的男生13名,占23.6%;女生20名,占27.8%,時有時無興趣的男生18名,占32.7%;女生15人,占20.8%。
2.2教師現狀
根據從河北省的近30所高職高專外語教學現狀的一份調查與分析(唐崇文)中發現,教師中“雙師型”的人數占10.84%,93.52%來自應屆畢業生,6.32%來自企事業單位,0.15%來自研究機構。正高職稱的占3%,副高職稱的占16.40%,中級職稱占30.10%,初級職稱的占44.60%,無職稱的占5.9%,近3年來共發表論文11027篇,人均1.52篇。這些數據盡管來自河北,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基本上能代表全國各地的高職高專院校的平均師資隊伍現狀。
2.3.教學設備
盡管教育專家一再強調,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發揮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但高職高專學院的語言教學設備依然很缺乏,依然很陳舊。帶有工科技術類性質的高職高專院校,學院的各級領導在全盤考慮學院的整體發展時,往往忽視了對公共英語這一文科類的教學設備的投入。很多院校至今依然缺乏語音室,多媒體教室,更談不上學生的語言自主學習中心了。很多公共英語教師上課仍然在拎錄音機,上大班課時,依然缺擴音設備,等等。
3.教學管理理念與更新
理念,即:觀念。是人們經過長期的理性思考及實踐中所形成的看法、思想、觀念。它是一種思維活動的結果。因此有:經營理念、辦學理念、服務理念、教育理念、新課程理念、教學理念、管理理念等。
教學管理理念就是要按教學客觀規律來指導教學與改革,把客觀實際要求與教學目的和要求結合在一起并真正落實到實處的一整套想法。明確教學管理理念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提高教學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3.1一些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管理理念
針對高職高專的學生英語基礎差這個因素,有些學院采取的彌補措施是把學生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放在首位,把它當作衡量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的標準,很片面地理解教學部的教學水平評價體系,因而迫使教師對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基本態度就是確保自己所任班(A/B)級考試的通過率達到要求。久而久之,在這些教師的頭腦中就形成了這樣的概念,即,高職高專的公共英語教學就是幫學生通過英語A/B級考試。而當絕大多數學生通過了A/B級后,他們又鼓勵這批學生接著考大學英語4級和6級,有的學院還專門為這給學生設物質獎勵。這樣,教學管理者和教師又再一次把高職高專的公共英語教學引向應試教學的泥潭。這種教學目標管理完全有悖于教育部有關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的。
作為英語教師甚至有的企業人事經理都知道,通過英語應用能力的A/B級和大學英語4、6級考試的學生充其量也只能應付“老外”的一般日常交流,而當要就某個主題作深入交談時,他們在語言、知識等方面的功底還很欠缺。這種欠缺,就是教學和教學管理上的欠缺。它是由教學決策機構在指導教師實施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時,理念上發生偏差造成的。
3.2高職高專的公共英語應有的教學與教學管理的理念
在二年的公共英語教學中(有的學院只開一年的公共英語), 學生通過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是教育部針對高職高專層面上的學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但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通過A/B級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尤其是當前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以及根據就業需要,教學管理者和教師應該全面領會和把握教育部為高職高專所設的教學目標,為了實施這一教學目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確保各項語言技能的協調發展”,“特別注意加強聽說技能的培養”,尤其 “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
3.2.1改善教學環境
積極主動地改善由教師、學生、教學場所、教學設備等因素組成的特定教學環境是提高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質量的條件。擔任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教師絕大多數都畢業于英語或與之密切的專業,他們對高職院校所設置的專業和入校新生一樣陌生。在新形勢下,教師的教學與教學管理理念需要更新之一是:教師的教學要求與任務不再是簡單地教授公共英語基礎課。社會上的就業壓力要求他們應具備用英語教授學生所學專業的英語尤其是口語,使他們掌握一定與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的英語口語,使之畢業后,在就業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并且能順利就業。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就迫使教師自己在掌握本專業的基礎上,另學一門學生正在學的專業,向“雙師型”教師發展。這是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現在面臨的一項挑戰。
3.2.1.1教學管理理念需要更新之一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應該分成二個階段,即:基礎階段和專業階段。各個階段時間分配應根據學生的能力而定。面對師生比大的學院,有關教學與教學管理部門應該積極采取措施,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承認學生的能力差別,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實行分級教學,分類指導教學,做到合理配置有限的教學資源。英語能力強和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的學生,根據其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的調查數據來看,這部分的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47.2%。因其自主學能力較強,其課時安排可以:每周上二課時英語/班,基礎英語上一個學期,專業英語上三個學期。對待這樣的學生要多給予學習方向與目標的輔導,重點培養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使之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另外一些英語能力為中等,其自主學習能力稍遜色,他們對待英語學習興趣屬時有時無,約占總數的26.8%,根據他們的特點,應為他們安排每周四課時/班,基礎英語安排二學期,專業英語也安排二學期,要確保他們的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防止他們走向另一個極端;英語基礎最弱,他們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這部分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他們約占學生總數25.7%。根據新加坡PSB理工科學院的教學經驗每周至少為他們安排六課時/班。使他們致力于學好基礎英語,并具備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根據需要其英語基礎應安排三至四學期。
3.2.1.2教學管理理念需要更新之二
高職高專院校的專業設置偏工科技術類的多,學院領導在通盤考慮時,習慣于在工科技術類專業的建設上舍得投資,而舍不得在公共英語這個屬文科類的基礎教學上投資。一些高職高專院校用于英語教學的設備仍然很陳舊,還遠不如一些普通中學的設備。
要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有興趣學,教師就要在講課設計上化大力氣,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出學習英語的各種有利條件與環境。從事語言教學與研究的專家都認為,語言環境是學好語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多媒體“由于其獨特的表現力,人們可集合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錄像、聲音、音樂等為一體,結合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為語言的教學和學習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很便利地為語言教學提供、營造虛擬現實的語言環境,可變傳統教學的抽象概念為仿現實的虛擬語言情景。”利用多媒體這個輔助工具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利用它,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做很多超出教師能力的事,達到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和教學質量之目的。
4.結束語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教學目的,不僅是簡單地通過以《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B級)為標準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水平測試,而是要以就業為導向,從勞動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實際、專業知識和對英語口語能力的要求出發,培養合格的人才。因而要求教師不僅僅會教英語,而且要懂一門學生所學的專業技術,在課堂上能結合二者進行教學。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與工作效率,教學管理者應該給予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在設備上有一定的投入,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承認學生的能力差別,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合理配置有限的教學資源。這便是教師與教學管理者應具有或值得更新和轉變的教學管理的理念。
參考文獻:
[1]周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www.cflo.edu.cn/download,2005,3-28,5.ppt
[2]劉黛琳.《高職高專外語教學發展報告》(1978~2008).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中國教育報》,2008年1月16日第1版
[4]吳晶、 劉奕湛. www.jyb.cn,2009年06月02日來源:新華網
[5]夏征農.《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9濃縮版P.1467,p606
[6]陳怡. 《淺論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 No.31 P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