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紅
摘要:多媒體具有吸引力強、信息量大、互動性好等優點,能將抽象的東西通過影屏表現出來,使學生感受到動聽的音樂及生動的語言表達,從而幫助其更深刻地體會理解,對儲備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重要性多媒體語文教學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多媒體教學技術得到普及,這一技術的應用給死氣沉沉、枯燥無味的課堂帶來了新鮮的空氣和無限生機。
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探究知識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產生了優化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準確深刻形象地完成了知識的獲取,在這過程中它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尋求真理探究科學的內驅力。作為老師,首要任務是要讓學生喜歡你所教的這門學科,語文作為人文化較強的一門學科,更是如此。因為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學習必定專注,同時學習的效率也將大大提高。要維持學生的這種學習狀態就必須為學生創設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富有趣味的學習情境。相對于傳統教學的單純的語言講述,多媒體所展現的豐富多彩的動作畫面及音樂視頻無疑能調動并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設情境的真實性、形象性,多媒體的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是其它方式所無法替代的。
二、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將原來冗長的文字敘述通過創造再加工把抽象文用聲音和動畫形象表現出來,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集中簡練,突出教學的重點,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通過對學生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讓學生深刻、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可見多媒體具有一目了然的重要作用。
三、擴大知識容量,豐富教學信息,活躍學生思維
傳統的語文教學手段僅僅依靠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來教學,傳達給學生的信息非常有限,稍長一點的課文往往需要幾個課時才能完成,這樣一來節奏跟不上,學生的思維就會分散,課堂氣氛更是單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多媒體應用于語文教學,為課堂中師生互動提供了多元化的語言集合性,通過教師——多媒體——學生的交互關系傳遞接受信息。這種大容量、高密度、多元化的媒體信息以及生動豐富的課堂交互作用,更能刺激學生思維,保持大腦的興奮,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取得最大限度的教學效果。例如講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動聽的音樂背景、生動形象的美妙畫面、情景交融的意蘊,使用多媒體可以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四、利用多媒體可以減輕學生負擔
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計算機可隨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填空題、判斷題老師可制作成課件,學生回答正確,計算機馬上會反饋“真棒”來鼓勵學生繼續完成作業,增強自信。如果回答錯誤,計算機會說“沒關系,再想想”,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索求知。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得到鞏固的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也減少了老師的重復強調,給老師搜集更多新信息的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課外時間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開展研究性學習,增長更多的知識,為以后步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對課上課下節省時間、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增強鑒賞能力和審美觀
大自然的美是千姿百態的,高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從不同角度對大自然的美作了深刻細膩的描述,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空間,但想象是有限的,沒有參考,無端的想象只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多媒體將這些抽象的東西通過現代技術放映出來。如《天山景物記》中天山的美麗景色;《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那別具一格的風光;《泰山》那“一覽眾山小”的氣勢,都能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能體現多媒體獨特性的是《景泰藍的制作》,多媒體能使制作景泰藍的細節一目了然。此外多媒體更將《荊軻刺秦王》中秦王的慌張、猝不及防,大臣們的不知所措,荊軻的從容,一投一坐的姿式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美的事物不僅是視覺的享受,還有聽覺,如學習徐志摩《再別康橋》、舒婷的《致橡樹》等詩歌作品時,用多媒體作出各種意象的圖片,再加上生動的情感朗誦,那么多媒體便是語文學科迅速發展騰飛的翅膀。它把文字描述變成生動而富有活力的影象展現在大家面前,為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出了重要貢獻。
總之,多媒體是時代發展的產物,能讓學生學習語文不再沉悶與苦累,使語文學科更具情趣與吸引力,使語文學科在視覺、聽覺的刺激下把學習與現實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充分發揮多媒體互動的重要作用,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動力,為學生查閱材料提供了便利的途徑,為學生巧妙運用語言的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對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語言魅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