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杰
教學環節中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導課,它是一堂課的開始。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將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想的浪花,利用別開生面、情趣盎然、新穎活潑、機敏巧妙的導課,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好的導課如風頭,美妙精彩、引人入勝;如箴言引人深思、令人啟迪,為整節課的順利進行鋪墊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究竟應該如何去做呢?關鍵是要抓住現在高中生的心理特征,這樣就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高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少年時期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漸成熟過渡。這一時期,認知能力。特別是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水平進一步發展與提高,主要表現為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提高;個人的感情世界進一步豐富和復雜,愛美思想進一步發展;對自然界和社會有初步的總的看法,具備了形成世界觀的思想基礎。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再結合教學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導課:
一、把握時代脈搏
新時期。新環境,學生了解社會的方式更多。導課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吸收新鮮事物的階段,有渴望了解世界的心理,只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在導課中加以應用,就能使教學更加生動化,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重大社會新聞導入。在這個信息高速傳遞的數字化世界,人們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各地的新聞事件,高中學生也會了解一二,用這些導入,很容易引起共鳴、激發興趣。如2008年,講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自然災害》時,可以用南方雪災或汶川地震的事件導人;講高中地理選修一《人口素質與環境》時,可以應用當時大家都很關心的三鹿奶粉事件導入。
2.利用國家重大事件導入。高中正是青少年愛國熱情高漲的階段,所以他們會很關注國家大事。2008年對于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北京奧運會,所以在講中國地理《青藏地區》時可以用福娃中的藏羚羊迎迎的形象導入;在講中國地理《天氣與氣候》時,用2009年哈爾濱大冬會吉祥物冬冬的圖片導入。直觀、形象、簡單,卻能立即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3.利用國際新聞導人。現今的社會是個聯系日益緊密的社會,國際新聞對渴望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高中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2008年適逢美國大選。而當選者奧巴馬又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因此在講世界地理《美國》時,就可以用這一事件導入。
二、貼近現實生活
把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感知到書本中的內容是有用的,并且可以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用學生身邊的事物導入。如在講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大氣的運動》時,可以這樣導入:大家知道今天為什么刮風嗎?風又是怎樣形成的呢?講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常見的天氣系統》時常用發生在本地的一次冷鋒過境來導入;講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時,利用校園里的實物:花崗巖臺階、大理石升旗臺導人。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實物,可以瞬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欲望、學習興趣。
2.用學生熟悉的詩詞導入。詩歌是我國悠久文化傳統中的一朵莢麗的奇葩,其語言精練、優美、含義雋永。用恰當的詩歌導入新課,語言精練簡潔,還可將學生帶入一種如畫般的優美境界。如講高中地理必修教樹《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時,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導入;講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土壤》時,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導人;講解高中地理選修教材《旅游景觀的欣賞》時,可朗誦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講高中地理必修教材《陸地水與水循環》時,可以用“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導入。
3.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電影、旅游景觀等導入。美圖、美景等直接的視覺感受給人的印象會很直觀、深刻,對高中生來說更是這樣。所以在講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海水運動》時,可以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泰坦尼克號為什么會撞上冰山來導入:講世界地理的各地區時可以用《走進非洲》、《走遍中國》等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視頻導入。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用謎語的形式導人。謎語是人們喜聞樂見、雅俗皆宜的文化形式,具有較強的文學性、趣味性、知識性。利用謎語導入新課,可提高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如講世界地理《埃及》時,可以用“灰塵吹來——打一外國國名”導人;講世界地理《德國》時,可以用“文明樂園——打一外國國名”導人;講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交通運輸網中的點》時,可以用“船出長江口——打一地名”導人。
2.用游戲導入。學生總有愛玩的心性,把握住這一點,在地理教學中可以適當應用游戲導入。如講中國地理《中國的政區》時,選用一個flash小游戲,把中國政區打亂,讓學生來拼,看誰用的時間最短。本身這就是一節復習課,這樣導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識圖能力,也激發了學習興趣,一舉兩得;在講中國地理《中國的山脈》時,也是用flash小游戲找對應山脈來導入,事實證明這樣導入的效果還是很好的。
四、情景感染
高中階段的學生個人的感情世界進一步豐富和復雜,愛美思想進一步發展,教師可以把感性的內容理性化。幫助學生更準確地認識世界。
1.用音樂導人。音樂是人類共同的甘醇。利用學生熟知、喜聞樂見的中外音樂導人新課,能滲透人的靈魂,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如講中國地理《河流和湖泊》的長江部分內容時,可在優美高亢的《長江之歌》音樂聲中進入新課程的學習,這樣導課有利于引起學生思想感情的共鳴,并構建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2.用漫畫、故事導入。漫畫具有幽默風趣、形象生動、針對性強等特點,在適當的時候用漫畫來導入新課,新穎而獨到,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并令人經久難忘。如高中必修教材《大氣環境保護》一課教學時,可用“地球出汗了”、“傘破難遮陽”等漫畫來讓學生觀察思考,并自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
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導課并無定法。不同授課風格的地理教師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群體可采用不同的導入法。作為地理教師,應有意識地去不斷培養和積累這方面的素養;良好的導課方法和技巧,定能為自己的地理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