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長河
一、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以情感為核心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是影響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內在動力機制。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和發展積極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即擁有正確的學習目的,強烈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信心和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勇于探索創新、不驕不躁、虛心好學的良好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品質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基礎。
1賞識與激趣
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原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力量源泉。首先在教學中,對學生參與活動的所有表現都要予以重視,以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對于一些不良行為與錯誤舉動,盡量避免使用直接、嚴厲的批評,可通過表揚他人的良好行為,暗示有不良行為的學生趕快改正缺點,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創設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刹捎靡韵路绞?,如利用故事導入新課,巧設懸念引發興趣;還可以貼近生活,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鞏固新知識;有時還可用數學家的名言、軼事、數學成就等激勵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巧設問題情境
數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一般教師都采用設置疑問來啟發學生思維,但是這種方法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活躍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設問、追問,反問等方式,在激發學生思維上有很好的效果。這樣教師通過設計關鍵性的提問,使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既明確了各種數學公式的推導探索過程,又達到了開拓學習思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3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轉變自身的角色,要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學習伙伴,學習過程的參與者、互動者,要以良師益友的身份出現,絕不能以權威者、監督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如果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和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鼓勵、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努力營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們就不僅會積極參與,積極思考,而且敢于質疑問題,敢于求異思維,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毫無拘束地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平等民主的學習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啟迪學生探索求異。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興趣是創新思維的前提,而求異是創新思維的根本。根據新課改數學教學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要采取促進學生積極探索求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注重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讓學生學會發現和探索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
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決、應用與拓展”模式,是當前數學教學中最基本的模式,即從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用各種數學語言表達問題、建立數學模型、獲得合理的解答,并確認知識的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和數學意識,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促進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如從生活中常見的“梯子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獲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和近似解。
通過這些訓練,使學生學會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從實際問題中概括出數學模型,從而掌握發現和探索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
2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系統化掌握的思維方法。
數學是一個整體,其不同的分支之間存在著實質性聯系,學生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因此,教學中要關注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包括同一領域之間的相互聯系、不同的知識領域之間的實質性聯系。如在教學中選擇若干具體課題,以體現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之間的聯系,展示數學的整體性。同時,教師還應關注數學與現實世界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通過聯系與綜合,思考與總結,有利于學生把握數學知識與客觀世界的規律,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教“統計與概率”時,教師應重視滲透統計與概率之間的聯系,通過頻率來估計事件的概率,通過樣本的有關數據對總體的可能性做出估計等。教學中還應將統計與概率和其他領域的內容聯系起來,從統計與概率的角度為學生提供問題情境,在解決統計與概率問題時自然地使用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方法,為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提供機會。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將隱藏在教材中的思維活動顯現出來,把演繹體系背后存在的大量豐富的內容挖掘出來,為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