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月
音樂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語言,它不同于繪畫、造型、雕塑那樣直觀地反映客觀世界,而是以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要素作為基本的表現手段,通過聲音刺激人們的聽覺器官,從而使人們在頭腦中產生想象而獲得聽覺形象,同時音樂作為一種聲音的藝術,它又不像語言那樣具有明確的語義。因此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難免會摸不著頭腦,甚至報怨音樂作品太抽象、不易理解。在音樂教學中通過為學生創設情景,從具體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樂語言所表達的意境,從而喚起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有效地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
一、設置情境啟發想象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創設與音樂情境和諧的環境、氣氛,才能使學生很快地進入音樂,把自己的理解、感覺用音樂語言表達出來。在教學實踐中,常用的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妙趣橫生的氣氛渲染等。如在實驗音樂——《陽春三月》的實踐課中,教師在課堂上設置《集鎮的春節》的場景,一時間叫賣聲、口哨聲、喝彩聲、掌聲等交織在一起,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還不時地擦出創造的火花。豐富的電教手段以實物體會情景、以圖像再現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理解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想象力是人們在過去知覺基礎上構建新形象的創造力。人們在欣賞、演奏或演唱音樂作品時,往往通過音樂想象來重新塑造音樂形象,創造音樂情節,從而更好地體會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審美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生理聽覺為基礎,心理想象為出發點,有思考地聽賞音樂。音樂結束后,讓同學們講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
二、發展形象思維培養想象力
音樂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藝術,又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在培養情感和聯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過去的音樂教育忽略了這方面的培養,過多地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限制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在音樂教學中加強形象思維的訓練。比如當學生聽到一段歡快的音樂時產生的想象可能是多樣的:聚會、豐收喜慶、郊游的喜悅等等,激發學生聯想與想象思維。
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力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
(一)掌握表現手法。如唱歌中良好的呼吸、咬吐字、共鳴的調節、音樂表現等。
(二)積累約定成俗的曲調。它可以使人產生對某一特定地區風土人情或特定歷史背景的聯想。如聽到《信天游》就可以聯想起黃土高原的景象;聽到《茉莉花》就好像見到了秀麗的江南水鄉。
(三)鼓勵學生在特定的情感基礎上聯想。教師引導學生在正確感受音樂情感基礎上,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發展形象思維有更大的好處。
(四)經常進行選擇性想象訓練。教師提供想象范圍,由學生選擇合適的音樂,如給學生選定田園風格的題材,學生會想到《牧歌》、《田園》等。
(五)豐富學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強想象的深度、廣度。特別是多元化、跨學科知識內容的內在聯系、融會貫通。
三、激發興趣、創新意識促進想象力
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感情,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于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音樂學科除了教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識和技能外,還有一個教學任務就是音樂欣賞,這種欣賞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在欣賞中審美,在審美在陶冶,這種陶冶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無意識的影響作用,具有很強的內化力。因此,音樂欣賞應有“意識”地進行這種陶冶。新教材音樂作品中有著極其豐富的美的內容。面對眾多的審美客體,教師應做好審美教育的“導游”,集中學生的審美意識,喚起學生的審美情趣,在審美教育中讓學生進行性情的自我陶冶。新《音樂課程標準》認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樂課程中,欣賞這一教學領域被視為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因為音樂欣賞課具有最直接、最具體的審美教育價值。“它以一定的音樂為審美對象,以參與欣賞活動的人為審美主體,形成一種特殊的審美觀,通過這種音響的聆聽,實現對音樂美的感受和鑒賞。”因此,音樂教學中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感受與見解,是音樂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問題。只有在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上實行深刻變革,才能使學生體驗美感、豐富情感、促進想象力的發展。
四、提高鑒賞能力豐富想象力
音樂欣賞在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為我們實施審美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提供了大量而豐富的內容。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較差,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每一個音樂教師都關注的話題。
總之,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是發展思維的必要條件,想象也是一種有價值的教與學的工具。在某種情況下,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音樂教學中伴隨著豐富的想象活動,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擴展知識領域,有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