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珍
摘要:培養和提高教師的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培養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一專多能;同時具有改革、創新的意識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還要具備積極健康的個性。理素質。
關鍵字:教師素質培養
現在,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將越來越取決于教育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知識創新水平。人才的培養靠教育,而教育發展的關鍵是教師,要培養同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合格人才,就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然而,就我國目前城鄉教師素質的現狀來看,在人才培養模式、教育觀念、教育內容和方法上有的還相對滯后,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在實際工作的適應性方面,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要求上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以片面追求升學率為目的的“應試教育”傾向比較嚴重,這不利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青少年在沉重的課業負擔中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有的教師知識結構與層次不合理,有的有學歷而無學力,接受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弱;有的教學方式死板、僵化、模式化;有的在市場經濟形勢下,缺乏一種敬業奉獻精神,不能甘心工作。所有這些,不僅阻礙了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同時,也影響了教育教學的質量。這種狀況如不加以改變,將直接制約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嚴重影響一代人或幾代人的健康成長。對照現階段教師素質的狀況,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當前除對教師提出一般的教師素養外,力求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著重應抓好教師以下幾個方面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一、培養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養人、教育人的。教師的舉止言行無時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質的教師無法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就道德素質而言,教師應做到人為本、德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質、良好的修人格養去感化教育對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治學嚴謹,工作勤奮,無私奉獻,對學生必然產生一種無聲的教育。通過課堂的主渠道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科學的人生觀及未來的生存觀教育,通過平時的言行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養成教育,在規范學生的不良行為時,杜絕簡單粗暴等現象,使學生在學校能感到集體的溫暖,對教師產生敬慕的感情。教師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他們的說教在學生那里就會擲地有聲,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
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認真鉆研業務,更新知識,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和高超的教學技能,并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使受教育者在有效地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把教書和育人統一起來。韓愈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現在我們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育“四有”新人。
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一專多能
為了適應現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知識既高度分化又呈現綜合化趨勢的需要,學校教育的內容也逐漸向綜合化發展,各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傳統學科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教學中,強調加強各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這就要求現代教師不僅具有所任學科領域的豐富知識,同時也必須具有相關學科的知識。因此,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未來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要求教師成為終身的學習者。瑞士的查爾斯·赫梅爾曾指出:“終身教育是唯一能夠適應現代人,適應生活在轉變中的世界和變動社會中的人的教育。這樣的人必須使自己能夠不斷地適應新情況。”教師要把廣博的知識和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并且能不斷地更新知識,及時地調整知識結構。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把知識轉化成實際的教育教學能力。隨著教育的整體化、綜合化和現代化的發展,要求教師要一專多能。
四、教師要具有改革、創新的意識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作為教師無論從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行為模式等方面,都要進行改革、創新,不要樂于當“教書匠”。要爭當教育的藝術家。教學本身是一種藝術,它要求廣大教師在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的同時要開拓進取,不斷創新。不能墨守成規,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及思維創造能力,積極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五、積極健康的個性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指人的心理品質,它是在認知、情感、意志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認知力、求知欲、審美力、樂群性、獨立性、寬容、堅持力等。心理素質是其他素質的出發點和歸宿處。而教師心理素質的優劣也直接影響著教師其他素質的發展。教師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師生間充滿信任、尊重和愛護,有利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建立,造成愉悅歡快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使學生感到學校猶如—個溫暖的大家庭,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有利于把學生的精神、心靈和智慧都塑造成全面和諧的個性。
在新時期對于教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還需要全社會的重視和支持,亦需要教師自身的積極努力。
第一,要認真貫徹執行《教師法》,依法治教,明確責任,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按照規定保證和提高他們的待遇,為他們創造工作、學習、生活的必要條件。在社會大環境方面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強化尊師重教的政府行為,崇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
第二,每個教師都要有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教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關鍵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內在需求。因此,教師要苦練基本功,不斷充電和補充營養,增強自我涵養。陶行知說:“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有人講教師應是個“雜家”,并且要博采眾家之長。作為教師自身要努力通過教學研究。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同時要喚起自己投身教育、獻身教育的激情。以不斷發展、完善自己。
第三,學校要組織好教研活動,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師在平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都積累了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經驗,同時,也存在著不同的缺陷和不足。學校要把教師們組織在一起,認真進行教研活動,開誠布公,坦誠相待,互相切磋,以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四,規范對教師素質的考評,抓好在職的繼續教育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好考評方案。由過去單純以考試成績、升學率為主要考評內容,增加為素質教育能力、個性心理素質、育人能力、組織能力、思維能力、提高率、畢業率、特長學生比率、學生思想品行等考評內容,要突出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同時,教師在職教育是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的主要方式。因為教師道德修養、業務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在職期間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奉獻精神、創造精神,課堂教學能力、評課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諸多素質,都是在教育工作實踐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完善和發展。所以,抓好教師的在職學習和培訓,對于培養和提高教師的素質非常重要。
總之,教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要在新時期不斷探索提高教師素質的方法和途徑,使我們的教師教育充滿智慧,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