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偉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于地理學的研究范疇。地圖是一種按一定數學原則,運用符號系統、概括地將地圖上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縮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形。簡單來說,地圖是地形任一平面上的縮影,是經過簡化概括了的再現客觀世界的空間模型。人類的活動范圍有限,不可能將地理事物盡收眼底,借助地圖進行地理教學是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俄國地理學家巴朗斯基說:“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并且應該說它永遠是更經濟、更容易理解的語言。地圖使人很容易了解許多正文里往往必須用許多篇幅來敘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東西。”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所呈現出來的地理信息遠比用語言敘述的要豐富得多,所以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地圖正受到日益空前的重視和更廣泛的應用,軍事、交通、旅游要運用地圖,政治、商業、科研等也要運用地圖,掌握一定的讀圖能力也是每個人應具備的生存的能力。地理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終生有用的地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也非常重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新課標下的地理教材更加重視發揮地理教學中的地圖功能。在整個初中地理教材中,各類圖像有800多幅,其中地圖是圖像的主體,是教材的“骨架”,很多地理知識則依附在這“骨架”上,新教材中的文字敘述較之以前的教材少了許多。所以地圖不僅是教材內容的補充、說明,也是教學內容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教材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過地圖來實現的,可以說,沒有地圖的課不能稱其為地理課,沒有地圖的地理教學不能稱其為地理教學。在地理教學中恰當地利用地圖,不僅有利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還可以使教學內容化繁為簡、深入淺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在地理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運用地圖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
長期以來,地理教學往往與地圖相分離,只重視知識的傳授,灌輸式的教學比較普遍,但地理事物是客觀存在的,對于它們的空間分布學生則較難掌握。例如,在講授亞洲的自然環境時,平原、高原、山脈、河流、湖泊、半島、群島、瀕臨的海洋等等,這些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面積的大小、海拔的高低,如果只是通過語言的敘述一則很難詳盡,其次,學生也不能在頭腦中建立起正確的空間概念。而通過觀察地圖則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既節省了大量的語言敘述,又可以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正確的表象,使學生形成“心理地圖”。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不是以語言思考,而是以形狀和形象思考,完成之后,努力將其置換成語言。”因此,要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地理知識,就必需充分發揮地圖的作用,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來講,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空間概念,這是學好地理的基礎。
二、運用地圖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課標與大綱相比,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學習方法的獲得。例如在國家地理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找出一個國家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領土組成、主要地形、河湖、農業分布、礦產分布、主要城市和工業區分布等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冊自己去找,通過觀察,從大量地理信息中準確找出這些內容。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比要求學生記住若干個地名更有意義,其他的國家學生自己利用地圖也能去找了。所以“授之以漁”遠勝于“授之以魚”。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以把抽象的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變得簡單、易懂,因此地理事物、現象的聯系、規律、成因等的分析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完成。例如在教學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成因時,可以通過歐洲地形圖了解歐洲西部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觀察地形特征,并指出這里常年受西風影響,學生很容易理解這里氣候的成因及特點。學生有了讀圖、析圖的能力,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變為主動地探究獲取知識,學習成績自然會提高。
三、運用地圖發展學生的思維
在地理思維中,直覺思維和創造性想象的產生是以豐富的表象為基礎的,否則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學生通過對地圖的觀察與運用,使頭腦中形成豐富的地理表象儲備。地理教學中,經常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識圖、讀圖、析圖、用圖,就能使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完整而穩定的地理表象,為創造性想象提供充足的“原料”,在解決問題時通過遷移成為直覺思維的原型,促使學生迅速產生靈感。
四、運用地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許多教師慨嘆,地理不好教,不好出成績,許多學生也反映地理不好學。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造成“不好教”和“不好學”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視覺刺激產生的興趣比聽覺、觸覺更強也更快;從學生的心理來看,學生也渴望能讀懂地圖,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因為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強),這是學生內心潛在的求知欲。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合理設計,運用地理教學掛圖、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借助多媒體、電視錄像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地理知識以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可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學效果自不必說。在師生的合作互動中使學生感受知識探究過程,體驗成功,樹立信心,對地理學科的興趣也逐漸建立起來。
總之,在地理教學實踐中。能否合理、有效地運用地圖開展教學,能否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用圖的習慣,是地理教學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