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梅
摘要:隨著教育手段的日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當中,給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改革帶來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模式則更好地體現在音樂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藝術氛圍,發揮著強大的作用,使學生在“音”的進行中得到了情緒的抒發和美的享受,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感受了音樂藝術的美。
關鍵詞:多媒體音樂教學音樂藝術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通過聲音來打動人的心靈,從而提高人的身心素質。音樂教學要求“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情感體現來源于環境刺激,多媒體的出現則大大地滿足了這種環境刺激需要。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使得學生感受了音樂藝術的美,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音樂又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
一、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能力是首要的
在傳統中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演奏或放磁帶錄音給學生聽,在欣賞后,教師經常問起:“旋律的情緒如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問這些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的思路跟隨樂曲的發展而發展,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含義,學生對單一的聽教師演奏(唱)或放磁帶錄音感到枯燥、單調,這樣往往使得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顯得很被動,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教師的教學達不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利用了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學生還可以觀賞到交響樂隊的現場演奏、難以理解的樂段還可以配以故事當中剪輯的錄像片段,并且有文字說明。音樂畫面同時出現,最后又有肯定的文字說明,無疑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鮮明的印象,令強迫性記憶轉化為情感記憶。那么諸如上面所提出的問題無需教師去問,學生便會自然地判斷出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
也就是說多媒體中的充滿美感的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的運用拓寬了音樂課的天地,能自然地調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感受音樂的力度、速度、情緒,學生在欣賞優美畫面和播放音樂的同時,腦海里產生種種生動的想象,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例如:在欣賞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古韻流芳》的時候。把《流水》這首曲子里出現的山泉、小溪、江河、湖泊所描繪的畫面利用多媒體首先分別展現出來,并且配上相應的流動的、客觀的聲音,讓學生先感受不同形式音色特點。隨后,再欣賞整首曲子。學生在欣賞的時候,既有聽的,又有看的,大自然的真實音響、景觀全部流動在學生的耳邊、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欣賞過程中學生完全置身于一個有聲有色的大自然中,并且能夠在愉悅中增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保護意識,更激發了學生的欣賞音樂的興趣,使得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
在欣賞《十面埋伏》前,可以觀看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十面埋伏》,讓學生感受故事情節,然后播放VCD《十面埋伏》琵琶曲,讓學生切身感受演奏手法、技巧不同,能夠產生不同的音樂效果,對此教師可以做簡明的提示性解說。例如在音樂的第一部分描述了劉邦的漢軍在決戰前的準備,以密集的音符表現擂鼓三通,鐵騎奔馳;以切分的節奏表現古戰場上的陣陣炮聲,用琵琶彈奏中細膩的長輪技法摹仿古代軍隊篳篥的吹奏,表現漢軍由遠而近,浩浩蕩蕩行進的軍威會戰的準備。
完整欣賞,注重整體效果,提示學生展開豐富想象,眼前要有多幅畫面。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合理利用多媒體,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欣賞的時候有了美好的視聽感受,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想象力,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又獲得了音樂藝術的享受,感知了音樂藝術本身的美。
二、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實現音樂課的德育功能
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是指根據中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目標以及教材中的教育內容創設教學情景、營造良好氛圍,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且能更好地實現音樂課的德育功能。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那么怎么才能使教材中豐富的教育內容體現出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呢?我們可以考慮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以往的教學是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無論多么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革命斗爭場面,由于缺乏應有的表現手段,都會顯得空泛和蒼白,以至于學生對音樂課沒有相應的熱情。但是如果能夠充分地利用聲、形、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多媒體設備,就能使德育方面的教育內容生動活潑,使學生能夠喜聞樂見;并且在學生感受音樂、走進音樂的同時,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例如:在教唱《英雄兒女》插曲《英雄贊歌》的時候,通過放映多媒體演唱錄像,使學生從形象、色彩、音樂旋律等視覺和聽覺方面如身臨其境,強烈地感受到樂曲磅礴的氣勢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奮起斗爭的英雄形象美,從心靈深處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進而更加熱愛祖國。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能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和質量
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的需要,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多媒體設。設計好使用多媒體的時間、順序、和次數,使用的時間合理,能與教學內容銜接自然,不留痕跡;視頻的合理放映,能使學生獲得“人在畫中游”的效果;使用順序的合理,可使學生獲得層次分明、生動完整的印象,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使用次數的合理,可使學生獲得鮮明深刻的印象,增強教學效果。由于多媒體聲畫并茂,視聽結合,通過情景再現,能激發學生的情緒,豐富學生情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參與教學活動,又一次享受了音樂藝術帶來的美感,進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由上可見: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美的個性心理受到情緒的影響。而情緒受到心境的制約。因此,音樂教學中必須營造一種學生易于接受、學生感興趣的環境氣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是由美的聲音和美而有趣的畫面對大腦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使教學全面應和中學生的“求知”心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欣賞中,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把美妙的音樂帶到腦海當中,去體會音樂藝術給人們帶來的無盡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