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在眾目關注中,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國主要經濟數據,其中工業、投資等不少指標顯示出向好跡象,經濟下滑趨勢已得到初步遏制,開始企穩回暖。北京市一季度的經濟運行也出現了積極變化,部分領域企穩回升,發展態勢好于預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11.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增速雖然同比回落5.2個百分點,但是市場信心穩步回升。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一季度,北京市企業家信心指數為91.5點,比上季度上升6點,結束了自上年二季度開始連續3個季度下行的趨勢;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056點,比上季度提高6.8點,也結束了自上年三季度開始的下行,轉為上升。
經濟運行有所好轉的確令人振奮,這得益于中央關于今年經濟工作正確的方針和部署,得益于去年下半年以來出臺的一系列及時、有力、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以及各地區、各部門對中央決策和部署的得力貫徹。
一季度經濟運行向好對于今年保增長的完成是個好兆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國經濟已擺脫經濟危機的陰霾,保增長已是唾手可得。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出現的積極變化和企穩回暖的態勢還是初步的,內外部環境還十分嚴峻,國際金融危機還在蔓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還在加深。北京市經濟也同樣存在著市場需求不足、價格持續下行,企業效益下降,財政增收困難,就業難度加大等問題,經濟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因此,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要完成保增長任務仍須不懈地努力。
信心不可無,松心不可有,為完成保增長任務,我們既要繼續堅定信心,又要充分估計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決不能盲目樂觀,掉以輕心,要像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的那樣寧可把困難和風險看得重一些,把應對危機的時間估計得長一些,把政策舉措準備得充分一些,扎實工作,毫不松懈。果如此,保增長定能最終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