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以循環經濟理念構筑經濟發展新模式、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循環經濟發展需要企業、消費者的積極參與和政府的介入,從而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構建與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引導與支持,其中財稅政策是重要的手段,它可以很好地利用,調動市場的力量,包括利用市場本身所具有的有效配置資源的職能,可以利用財政補貼,稅收,購買性支出、財政信貸、政府投資等形式與手段,引導和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一、政府利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及環境轉移支付體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及環境轉移支付體系是財政政策在政府支出層面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環境轉移支付政策體系包括對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研發、技術和生產或銷售的財政補貼、以及各類生態補償政策等等。
1建立清潔生產專項資金。組成專家委員會,對清潔生產有關項目,企業、技術進行評估,審核:對具有一定預期效益的清潔生產項目,企業,技術等予以資助:資助方式可采取由專項資金直接撥款,或通過貼息、低息或無息貸款的形式提供,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管理,確保專款專用;拓寬專項資金來源,擴大資金融資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加大融資力度。
2增加環保支出。政府在環保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基礎,并可帶動循環經濟相關產業。這類支出包括生態示范區建設,日常管護、宣教、試點示范等支出,生態修復支出,資源開發生態監管等支出,其他還有環境保護管理事務支出,環境監測與監察支出,污染治理支出等。
3加大財政對政府節約能源和政府機構節能改造的支持力度。對于政府機關的辦公場所,以節能設施改造和提倡減少浪費為財政支持重點。進行政府節能采購,各政府機構必須采購有“節能”標識的產品。各級政府在對機構內建筑,照明、采暖,制冷、辦公設備、車輛等用能設施、設備和產品等進行節能改造過程中,按一定比例,下撥補貼。對于在節能方面表現突出的機構給予獎勵。
4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按照“誰開發誰恢復,誰利用誰補償”的原則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通過專項資金或專項支出實現對環保產業的轉移支付和生態補償。對按照環境保護要求行事而受到損失的企業,個人和集體予以補償。
5加大支持循環經濟的政策研究、技術推廣,示范試點和宣傳教育。增加循環經濟政策與技術研究的科研費用,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能源、資源效率技術的推廣項目,對重點,重大項目政府全資扶植,其他項目以貸款或部分撥款形式推進,在宣傳教育上,編印宣傳材料與組織培訓的費用由財政預算支出,同時提供部分經費支持各類媒體與社會團體在循環經濟與節約型社會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
6用財政補貼、政府貼息等手段,加大對企業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污染防治項目的投入力度。
7利用政府直接投資方式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對在市場培育階段的節能環保產業,政府應該有所作為,可以實行直接投資的方式鼓勵產業做大和市場的形成。
二、利用綠色政府采購政策體系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綠色采購政策是財政政策在政府支出層面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政策。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政府采購,支持企業生產節能減排和綠色消費,支持循環經濟的發展。
符合綠色節能標準的產品或服務,將在政府采購中獲得更多訂單。綠色政府采購體系要最終能夠培育和發展環保市場,促進環保節能市場的壯大。綠色政府采購具有引導生產,引導消費的重要作用。
在構建綠色采購政策體系方面,今后的主要任務有,配合中國環境認證標志計劃的推廣,建立健全綠色政府采購標準、清單和指南,編制采購預算、制定采購目錄時予以重點考慮,促進綠色采購發展的規范化和法制化,加強國家機構綠色采購的監督與管理等。
三、完善生態環境稅收,構建綠色稅收體系
1開征環保稅。征收環境保護稅,可考慮將現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氣污染,工業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廢棄物,噪音等收費制度改為征收環境保護稅,建立起獨立的環境保護稅種,充分發揮稅收對環保工作的促進作用。環保稅應專項用于環保支出。
2增加消費稅稅目。我國目前的消費稅更多地強調對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的調控,對環保節能的支持作用不充分。因此應該加強消費稅的資源調控能力,將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消耗大的產品均納入消費稅征收范圍,并制定較高稅率進行調節。
3完善資源稅。我國目前的資源稅,僅僅限于對鹽業和少數礦產資源的征稅,對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能源節約利用,不能完全發揮作用。應該擴大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增加資源稅的稅目,對非再生性資源征稅,以實現資源有效利用,鼓勵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資源稅應實行從價計征,提高資源稅稅率,促進企業的技術升級換代,減少資源使用。將資源稅和環境成本以及資源的合理開發、養護,恢復等掛鉤,根據不可再生資源替代品開發的成本、可再生資源的再生成本、生態補償的價值等因素,合理確定和調整資源稅的稅率。此外,可將現有的某些資源性收費并入資源稅。
4調整稅收優惠政策。相關政策包括企業所得稅中對企業利用“三廢”(廢氣、廢水,廢渣)進行生產的稅收優惠措施,垃圾發電和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實現增值稅的抵退政策,對綜合利用發電,風力發電實行增值稅減半的政策等等。
5 完善進出口稅。制定有利于企業節能降耗,促進環境保護的關稅政策,鼓勵綠色能源、資源和環保技術與設備的進口。結合相關出口退稅政策,降低“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稅率,降低綠色環保設備與技術進口的進口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