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浩亮
中圖分類號:D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4-012-02
摘要:中國共產黨要想實現長期穩固的執政,要想鞏固其執政地位,就必須持續地穩固擴大自己的執政合法性基礎。統一戰線是一種政治聯盟,根本任務就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中國共產黨把統一戰線作為獲取執政合法性,獲得普遍性認可,擴大階級基礎、鞏固執政地位的重要形式。在建國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有其獨特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執政合法性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是其根本的執政目的。要想實現長期穩固的執政,要想把自己的崇高理想付諸現實,就必須不斷地,持續地穩固擴大自己的執政合法性基礎,鞏固其執政地位。合法性是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關系的一種評價體系,一切政治權力要想獲得持久鞏固的基礎,都必須獲得作為被統治者的公民的認可和支持。
統一戰線是一種政治聯盟,江澤民就統一戰線做過這樣的論斷:“所謂的統一戰線,其實質就是要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之下,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實現全國各民族、各黨派、各階層、各方面人民最廣泛的團結……根本任務就是爭取人心,凝聚力量。”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統一戰線的作用,把他作為自己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中國共產黨要想獲取執政合法性,首先必須獲得普遍性認可,必須有廣泛的社會基礎。統一戰線在擴大中共的階級基礎、維護自身合法性基礎、鞏固執政地位中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統一戰線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擴大自身階級基礎、社會基礎的作用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把馬列主義的統戰理論與執政黨的政治合法性基礎有機的統一起來,把共產黨執政利益的目標的人民性與政治合法性理論所強調的政治合法性的“人民”根源性高度一致。毛澤東認為“有了全民族的統一戰線,就有了勝利。我們的勢力越大,勝利的把握就越大,這是一個很硬的道理”。執政之初,黨通過發展、壯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加速了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毛澤東早在建國前夕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強調:“我黨同黨外民主人士長期合作的政策,必須在全黨思想上和工作上確定下來。”毛澤東指出:“在國內,喚起民眾。這就是團結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結成國內的統一戰線,并由此發展到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作了《不可四面出擊》的重要講話,指出:“全黨都要認真地、謹慎地做好統一戰線工作。要在工人階級領導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把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團結起來。”“多少有點可能團結的人,我們也要團結。”毛澤東在建國后認真地總結了統一戰線的作用后指出:“中國的統一戰線有很久的歷史,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反帝反封建,到現在的社會主義革命。無產階級是經過共產黨領導統一戰線的。我看統一戰線有好處,又反帝反封建,又贊成社會主義,為什么要把人家趕走呢?是人多好些,還是把許多積極因素趕走好些呢?還是把積極因素團結起來好。要把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農村的、城市的)、宗教家等等都團結起來。團結了更多的人,阻礙就少些,事情就容易辦得通。”毛澤東關于對統一戰線的論述及在實際過程中的指導作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為經濟形勢的基本好轉,為土地改革的順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以及社會主義一五計劃的順利實施都創造了極好的社會條件和政治環境,為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并將長期執政奠定了合法化的堅實基礎。當然也應當看到,毛澤東在統一戰線方面也有重大失誤。反右斗爭嚴重擴大化,在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把社會主義社會中一定范圍內存在的階級斗爭擴大化和絕對化。“文革”中這種“左”的錯誤更是發展到頂端,造成了許多忠貞的共產黨人,許多同共產黨有長期合作歷史的朋友,許多有才能的知識分子,許多政治上熱情而不成熟的青年,受到了不該有的不公正待遇。正是由于沒有真正的重視統一戰線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擴大自身階級基礎、社會基礎的作用,造成了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黨的事業的重大損失。
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步伐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撥亂反正,開拓創新,結合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結合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繼承并發展了黨的統一戰線的理論和傳統,形成了新時期的統一戰線思想。在實踐中建立了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重新發揮了統一戰線的“法寶”作用,有力地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步伐,重新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強化了黨的執政合法性基礎。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我們的國家進入了以實現四個現代化為中心任務的新的歷史時期,我們的革命統一戰線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他繼承和發揚了老一輩革命家關于統戰的精神,進一步強調了統一戰線仍然是我們取得勝利的法寶,他說:“統一戰線仍然是一個重要法寶,不是可以削弱,而是應該加強,不是可以縮小,而是應該擴大。”鄧小平深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沒有一個包括中華民族絕大多數在內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是不可能成功實現的。他創造性地將新時期統一戰線的范圍擴展成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這也就是說不管是共產黨員還是非共產黨員,是馬克思主義者還是非馬克思主義者,是無神論者還是宗教信仰者,是漢族群眾還是少數民族群眾,是國內同胞還是海外僑胞,只要是贊成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都是聯合、團結的對象。鄧小平指出,各民主黨派“已經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對于民主黨派充分肯定了其重要性,煥發了他們及其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勞動者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的積極性。通過統一戰線,加強各民主黨派、各黨外人士、團體等社會力量對中國共產黨的監督力度。對于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黨的拒腐防變、抵御風險的能力,永葆黨的先進性,穩定社會秩序,加強黨的執政地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立足于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
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集中全黨全國人民集體的智慧,立足于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總結我國及我們黨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了化解矛盾、凝聚力量、整合社會,擴大并維護黨的執政合法性基礎,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即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澤民明確指出“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在我國社會深刻變革、黨和國家事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和凝聚起來,至關緊要。”而且“改革開放越深入,經濟建設越發展,越需要加強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工作。堅持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是一項關系國家和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戰略任務。”“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事業。我們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本質是凝聚全民族一切愛國力量的大團結、大聯合,要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方面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在跨世紀發展的征程上,我們黨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各界人士,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艘偉大的航船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大家要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最終勝利到達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輝彼岸。”“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權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其前途與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不能贏得最廣大群眾的支持,就必然垮臺。”廣大民眾的認同與否,是這個政權能否長治久安的決定性因素。而這種認同的重要基礎就是執政黨及其政府的政策和行為是否真正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了政黨的政治代表性功能和政治整合能力,是政黨取得執政地位和長期執政合法性的政治基礎。
四、以人為本、全而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于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擴展理論視野,不斷做出理論概括,形成了以人為本、全而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對于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胡錦濤同志指出:“鞏固和壯大統一戰線,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實踐證明,我們的事業越發展,我們就越要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統一戰線的優勢越得到發展,團結的人越多,我們的力量就越強大,我們的事業就越能向前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和落實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和力量之間的保證,更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而統一戰線的功能就在于協調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化解各方力量之間的矛盾,增進各方面之間的團結,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和落實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熱情,只有充分調動人民的熱情,激發人民的主動性,才能引導中國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和而不同的優勢,可以激發廣大人民的創造力和活力,擴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齊心協力為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提供積極向上的社會環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結構日趨分化,新的社會力量也逐漸強大,各種利益群體之間矛盾逐漸顯現。黨只有整合新出現的各種社會階層,代表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拓展更穩固更廣泛的合法性基礎,才能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這是執政黨克服和避免自身合法性危機和尋找新的合法性基礎的重要措施。胡錦濤深刻認識到: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取決于我們黨;增強黨的執政合法性基礎,核心在于保持黨的先進性。胡錦濤對中共執政合法性的思考,是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來展開的。黨只有永遠保持先進性,才能具備執政的合法性主體素質,才能構筑其他合法性基礎,獲得合法性資源,從而長期牢固保持自己的執政地位。這是胡錦濤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深刻把握,標志著黨對執政合法性基礎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江澤民 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342頁[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2]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 第五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 第四卷1437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工商業者要掌握自己的命運 毛澤東文集 第六卷 人民出版社1999.6
[5]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 第二卷 203頁[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
[7]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
[8]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五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N].人民日報 1999.9
[9] 江澤民.在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的講話[N].新華社19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