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潔玉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4-022-01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建筑裝飾行業在近些年得到快速持續發展。然而,由于法制建設滯后、市場管理不規范、技術研發緩慢等因素,建筑裝飾市場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涌現問題。只有真對存在問題研究對策,及時有效地解決,才能引導建筑裝飾市場得以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建筑裝飾;存在問題;思考與對策
一、三十六計溯源
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一語,先于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后人爭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二、企業競爭戰略中靈活應用三十六計
1.勝戰 戰略思維
不戰而勝,是上策。做企業,如能以壓倒性優勢占領市場、勝過競爭對手,何樂而不為?這應成為企業戰略發展的首選之策。說實話,很少有企業家不想“稱王稱霸”,誰不想大行其道,誰不想少些對手,誰不想在商戰中“如入無人之境”。沒有太多競爭者的按絕實在是太好了!這種戰略思維稱為“勝戰戰略思維”。
2.敵戰 戰略思維
如果無法做到不戰而勝,那就進行防守競爭吧。沒有辦法,這是不得已而為主。既然無法戰勝對手,那就只能與之共處了。所謂共處,就是各種經濟力量在一種暫時均衡的局勢中互相競爭,在膠著中各有所得、各取所需。比如,聯想、戴爾、惠普三者之間,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非常可樂之間的總體局面就是這樣,大家互有攻防,各有所得。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種競爭局面可稱為防守競爭。這種戰略思維稱為“敵戰戰略思維”。
3.攻戰 戰略思維
如果競爭對手連防守競爭都不讓我們進行的話,那么我們就被逼無奈,只能通過進攻去爭取主動了。畢竟與其等別人來掐自己的脖子,還不如自己主動出擊,直攻過去,變被動為主動。這樣,至少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掌握先期主動權。我將這種戰略思維稱之為“攻占戰略思維”。中國企業家是需要這種中式戰略思維的,中國企業應該“走出去”——與其等跨國巨頭沖到我們家門口來掐自己,還不如趁早攻將出去,到世界各大洲的廣闊市場中去打拼。
4.混戰 戰略思維
在攻擊性競爭過程中,如果能夠“橫掃千軍如卷席”,直接勝過對手,那自然好,誰都想這樣。但是,群雄逐鹿的過程變化多端,主動出擊的一方未必就會取勝。如果未能直接取勝,那么就因勢利導啟動混戰戰略,攪亂局勢并導引局勢向利于己方的趨勢演進。眾所周知,攪混水者畢竟知道混水運動的大致流向,因而局勢一亂,他們亂中取勝的幾率就會比對手大得多。只不過,這種戰略有點險。這種戰略思維可稱之為“混戰戰略思維”。
5.并戰 戰略思維
如果在競爭過程中出現了危險形勢,甚至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緊迫情形,那么適時與對手進行火拼或主動被兼并也不失為一種富有膽識與智慧的戰略選擇。俗語說,膽小的害怕膽大的,膽大的害怕不要命的。對企業家而言,適時與競爭對手拼命(拼利潤)也是需要的。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這種戰略思維可稱為“并戰戰略思維”。其實,這是一種戰略迷思,需要理性的戰略分析來消解,而不是“顧影自憐”或“信神拜佛”。
6.敗戰 戰略思維
如果真的連火拼或主動被兼并的機會都沒有了,那就走為上,趕快“溜”吧!還等什么?如果還不做,就要甘當“烈士”,最終結局無非兩種,非“死”(丟掉市場、失去項目,或者關門破產,甚至跳樓自殺)即“降”(賣身投靠—被惡意兼并、被惡意收購、被惡意參股或者被其他商業手段所控制)。但是,如果“溜”了,那么空間就大了,可以重整旗鼓,畢竟勝負尚未最終決出,至少暫時可以喘口氣,蟄伏一下,調整一下戰略思路與經營策略。對于那些曾贏得市場尊嚴、聲明遠洋的中國企業因“勇敢”而成為“烈士”,更讓人為之扼腕,畢竟有聲有色地帶起一家企業不容易。平心而論,此類“市場英烈”都是“市場炮灰”,是企業領導者因戰略思維錯位而導致的惡果。
簡言之,不能穩操勝券,就拒敵防守;拒敵防守不成,就伺機出擊;出擊不利,就混戰取利;連混戰的機會都已失去,那就準備奮力一拼吧;若出現極端不利于己方的戰略局面,就采取轉移戰略,作戰略性撤退或調整,不作無謂犧牲。
三、三十六計在企業競爭中的重要意義
企業在競爭中如果能夠靈活運用,其重要意義簡言之為“進可攻,退可守”。尤其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一些大型企業已經不斷的加入到中國的環境中來,我國內的一些企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也將受到較大的沖擊,如果不能很好的研究競爭戰略,就將會在發展中焉倒,相反,如果能夠吃透三十六計的戰略思想,在商業競爭中充分發揮三十六計的戰略思想的作用,將能在商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就能夠不斷的發展壯大。
四、結束語
以上粗略地介紹了三十六計在現代企業競爭中的應用。三十六計的內容十分豐富,還有許多原則、方法、謀略可供企業領導者借鑒,也等待我們去開發、研究。但是,兵法畢竟是兵法,并非所有的原則、謀略都可以用于企業競爭。因此,我們在運用兵法在于現代企業競爭時,絕不能生搬硬套。而應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孫子兵法》
[2]項保華.《戰略管理——藝術與實務》.華夏出版社.2002
[3]劉紅松.《企業戰略管理新思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4]徐二明.《企業戰略管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