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麗軍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4-059-02
摘要:擴大招生是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師音樂教育發展的必然。聲樂課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主干課程。探索聲樂小組課教學改革,有利于高師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學生聲樂綜合素質的拓展。
關鍵詞:招生規模;聲樂小組課;教學質量
近幾年,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高等教育升學錄取率大大提高,有效地緩解了高等教育“供求”的矛盾和壓力;高師音樂教育在學科建設、師資培養、招生規模、器材設備、科學研究、教材建設、課程改革、教學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高師音樂實際教學中,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矛盾,其中,最突出是由于擴大招生造成師資的缺乏、教師壓力過重,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教師由于課時量大大增加,忙于教學,無暇顧及科研,出現了音樂專業教師科研成果匱乏的滯后現象。而科研的提高也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
聲樂課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主干課程。聲樂教學原則上要求“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但是,由于受擴招的影響。近年來,“一對一”的模式逐漸被聲樂技巧小組課所取代。聲樂技巧小組課就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小范圍的集體授課形式。和“一對一”教學模式相比較,由于同在一個小組學生水平、接受能力、個人條件不盡相同,給小組課的教與學帶來了諸多問題。怎樣在相同的教學時間內使小組課接近或超過“一對一”的教學效果,提高小組課的學習效率,就成為聲樂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本文結合自己聲樂教學體會,談幾點看法。
一、研究學生的學習品質,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變“一對一”授課為小組授課,其不利之處,除了學生個體直接隨老師習得的時間縮短外,學生方面,往往是優秀者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他們更多的時候在做聽眾。容易引發師生雙方心理的不平衡和信任危機。因此,確立師生對上好小組課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是改善小組課質量的基本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搞好小組教學。不同個性特征的人在課堂上情緒就存在明顯的差異。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教學態度要溫和、親切。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多肯定、少否定。肯定對學生的心理起著很大的作用,每一次的肯定導致更深的肯定,而一味的否定則起著相反的消極作用。在教學中采取以表揚、鼓勵為主的教學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確立自信心的一條有效途徑。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并抓住學生聲音中“閃光”的東西,經常及時的給予充分肯定,使學生確立一種“我要唱好,我能唱好”自信的心理讓學生在啟發和誘導下,把握發聲技巧,掌握學習規律,不斷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互教互學,相似學習
相似學習是提高聲樂小組課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所謂相似學習,就是讓學生了解發聲原理在不同個體中的相同之處,掌握發聲技巧的基本規律,以充分挖掘學習者自身潛力的學習策略。在一對一的聲樂教學中學生對于正確聲音的概念大多是來源于教師口述的所謂“圓潤”“明亮”“連貫”“靠前”或“靠后”等,比較抽象。在平常的聲樂訓練中,學生對自己本人的發聲聽覺經常會出現誤差。自己覺得圓潤、明亮的聲音總是被教師指為是刺耳、暗悶的聲音。這便是自己聽到的本人的聲音即主觀的聲音(通過骨質傳播的聲音),與教師聽到的聲音即客觀的聲音(通過空氣傳播的聲音)不同的緣故。根據聲學原理,人們接受聲音的方式有兩種途徑:一是空氣傳導;二是骨傳導。在日常生活中,骨傳導不具有任何意義,但是,在聲樂教學中,骨傳導恰恰具有重要意義。聲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通過歌唱訓練使腔體共振,產生共鳴,放大聲音。這其中就有顱骨的振動帶給歌唱者本人的聽覺感受。再加上空氣傳導反射到歌唱者耳中的聽覺感受,歌唱者本人實際上獲得了兩種傳遞途徑帶給他們的混合的聽覺感受。這就和旁聽者的聽覺感受形成了差異。而這個差異造成學生對于正確聲音的概念比較模糊。這也是歌唱者需要別人的耳朵來幫助檢查自己的聲音的原因。小組課正好迎合了這種學習上的特殊的需求。
在“一對一”的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反復地告訴學生,什么樣的聽覺感受是正確的。實際上有的學生一下課就忘了,無法形成一種教與學的互動局面"這也是聲樂技巧課中為什么學生歌唱狀態時好時壞、容易反復的一個原因,而在小組課教學中則利于他們相互觀察,相互體會正確的發聲狀態。通過聽、看別人的演唱,來樹立正確的聲音要領從而記住這個印象,去調整自己的狀態,去指導別人改善發聲技巧。這也是平時在單獨授課的課堂上所不具備的有利條件。
小組學習是一種集體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不自覺地發現他人的優勢,學習他人、悅納他人,完善自己。要使小組學習富有成效,教師必須善于提示學生,如:如何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應該怎樣聆聽他人的發言等等?;ハ鄮椭?、取長補短。教師還應該保證學生主動參與的時間,以確保教學質量。
三、加強對合作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今后更加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在聲樂小組課教學中實現有效的合作學習是教師教學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它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聲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互助協作精神和實踐探究能力;能激發學生不甘落后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可以彌補聲樂小組教學課面向有眾多差異的學生,難以面面俱到的不足,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學習。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小組課學習的效率與質量,還應向學生滲透“合作品質”的培養。利用教學中恰當的時機向學生提供開展合作所需要的指導,尤其是合作的行為表現方面的滲透教育。要保證學生主動參與、探究交流、發言補充、辯論表現的時間。學生獲得的對聲樂演唱的體驗、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對學習方式的感悟是不盡相同的。在小組表現中我們應盡可能讓不同程度、不同特點的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尤其是激發所謂學習困難者的興趣和自信,使學生能很好地完成課堂學習,從而實現小組學習的價值和有效性。讓學生在自己動腦、動口中找到感受和表現聲樂技巧的方法。這樣遠比教師中斷學生的演唱,由老師說出他的感受要強多了。
小組中兩人面對面的學習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注重了知識技能的實用性。學生自然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這樣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主動性得到激發,既節時又有效。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相互交流、更好的實現了小組學習的價值和有效性。
四、 重視課堂討論和總結,強調課外訓練
課堂講解和總結非常重要,總結不僅來自于教師,更重要的是來自于學生本人。要讓學生知道自己課堂學習的得與失。當學生的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要把自己的看法明確告知學生,并且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加強課后的具體練習。教師在總結時要強調學生如何去識別他人歌唱狀態的好壞,善于借助小組其他學生的聽覺感受來延續課堂的教學效果。從而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效率。老師還要用聲音當場演示,目的在于在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到不同演唱狀態帶來的不同的聲音效果,這樣學生區分錯誤聲音和正確聲音就比較容易了,而且在今后的學習中也會有意識地去辨析,力求正確的聲音。這樣,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強化的過程中逐漸得以增強
教師還應當根據自己對小組學習的監控情況,進行評價。評價方式,要以激勵為主,強化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行為,對積極主動地互幫互學的小組成員,應給予表揚。促進學生今后更加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
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教學改革的根本。21世紀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絕不是一個只能范唱的匠人,而應是一個“懂理論!有技能!講手段!重教法的復合型人才”只有清晰地認識到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性,聲樂教學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課程設置的目的。用小組的形式進行聲樂教學,共性問題可以集體解決,個性問題討論解決,既節省時間,又提高效率,傳授知識也比較系統,符合教學的客觀規律,具有自身的優點。
參考文獻:
[1]呂玲、馮堅.“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 探索高師聲樂教育改革”《中國音樂》,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