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霞
上消化道出血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見急癥,必須引起老年人高度重視,加強預防,以減少出血機會,減輕出血程度。而要做到這些,首先要對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所認識,從源頭上抓起,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上消化道器質性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及胃癌等,是我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一位原因。第二位的原因是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另外,當老年人處于嚴重應激狀態,如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及嚴重肺部感染時,上消化道出血的機會亦大大增加。加強這三個方面的預防措施,就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1胃腸道疾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胃黏膜防御功能逐漸減退,而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則隨著年齡增長日趨增高。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重要病因,所以,老年人要把對HP的預防和根治當作一件大事。要講究個人衛生,特別要做好口腔的清潔衛生;要重視飲食衛生,少吃生冷和久放的食物,不吃未洗干凈的瓜果蔬菜,以降低HP感染機會。另外,對HP檢測陽性的各種消化道疾病,在對癥處理的同時予以三聯療法根除HP,以免病情反復,增加出血機會。
2非甾體抗炎藥
老年人常因患腰腿疼痛、骨與關節的風濕性和退行性疾病,或因罹患心血管病,需要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可直接刺激、損傷胃黏膜,削弱黏膜屏障保護功能,并可降低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因此,老年人應采取綜合措施醫治各種骨關節病,避免長期大劑量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另外,心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在這種情況下要嚴格控制劑量,每日只服藥1次、75毫克,并要選用阿司匹林腸溶片,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3應激狀態
老年人大多伴有動脈硬化性病變,可致胃黏膜處于長期慢性缺血、缺氧狀況,易造成胃黏膜防御功能減弱,一旦面臨高度應激(如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及嚴重肺部感染等),胃黏膜的損傷會明顯加重,呈現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因此,當老年人處于高度應激狀態時,應及早采取干預措施。一旦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跡象,如潛血試驗陽性或便血等,應及時給予抑酸劑,如奧美拉唑或雷尼替丁等靜脈滴注,以防大出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