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莘 丁金勇
王老太今年65歲,平時身體沒啥毛病,一直積極參加晨練、登山等老年體育活動。近半年來發現右小腿疼痛,x線拍片檢查沒發現什么,就按照骨質疏松、退行性骨關節炎引起的疼痛給予藥物治療。但疼痛越來越重,尤其是夜間痛得非常厲害。經過放射性同位素骨掃描(ECT),在胸椎、腰椎和腿部發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病灶,原來是乳腺癌晚期發生了骨轉移,小腿痛是腫瘤遠處轉移引起的。
骨痛是腫瘤骨轉移所致的癥狀之一,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患者。有時,原發腫瘤僅以轉移性骨痛為首發癥狀,并不伴其他癥狀。任何惡性腫瘤都有發生骨轉移的可能,骨轉移發生率的高低排位,依次是前列腺癌(85%)、乳腺癌(80%)、甲狀腺癌(50%)、肺癌(44%)、腎癌(30%)。疼痛特點為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日漸加重,難以忍受,尤以夜間為重,有時有壓痛、叩擊痛,嚴重時甚至以病理性骨折為首發癥狀。早期可無全身其他表現,雖全身多處轉移,但只有一處骨痛;晚期會出現全身癥狀,如貧血、營養不良、食欲不振、乏力等。
許多人認為,老年人上了年紀,難免出現腰背痛。但是腰背部出現頑固性骨痛時,要認真對待,因為腫瘤轉移性骨痛80%發生在脊柱。一般腰背痛常見于急性腰扭傷、腰部肌肉和骶髂關節勞損、椎間盤源性腰痛、腰椎橫突綜合征等,大多由外傷、負重、受涼潮濕引起,患者腰背部活動受限,久坐或較長時間彎腰疼痛加劇;經休息、理療、按摩、外用藥、口服止痛藥物、局部痛點封閉治療后,癥狀會明顯緩解。但腫瘤轉移引起的骨痛,經上述治療不能緩解或短暫緩解后仍進行性加重。這時要高度警惕,盡早到醫院進行診治。
有人會提出疑問,為什么x線拍片沒有發現異常?這是因為早期x線平片診斷腫瘤的轉移病灶較為困難,只有當脊柱破壞達1~1.5厘米以上,而且骨質脫鈣50%~70%時,才能觀察到骨損害。懷疑是癌轉移性骨痛,要x線、放射性同位素骨掃描(ECT)、核磁共振(MRI)、CT等檢查方法相結合。同位素骨掃描是骨轉移初篩診斷方法,具有靈敏度高、早期發現、全身成像不易漏診的優點,可早于x線檢查6個月發現骨轉移灶。當發現轉移病灶時,可進一步行磁共振、CT檢查。磁共振發現骨轉移的準確性在90%以上,可觀察到脊柱骨、脊髓、神經和軟組織遭腫瘤侵害的情況。CT檢查可發現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破壞。最后可通過骨穿刺活檢,明確骨轉移癌的病理類型。
轉移性腫瘤的侵襲性高,及早診斷、治療是最佳方法,不要因為粗心大意耽誤了病情。此外,即便患了癌癥,只要正確對待、樹立信心,配合醫生正規系統的治療,同樣可以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