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眾等
養心保健操
蘇眾
根據中醫活血化瘀、按摩能促進血流加速,有利于新陳代謝的原理,本人歷經10年實踐體會,創編養心健身操。該操可保護心血管,維持正常的心肺功能:有效地預防冠心病。長期堅持做本操,心肺功能好,氣不喘,上樓如飛,腿腳靈活。
1雙臂保持擴胸動作,同肘左、右腿輪流高抬腿與腹平齊,各10次共做20次。鍛煉心肌、腿肌和促進血液循環。
2左臂上抬往后拉,右臂同時下壓往后拉,兩臂交替進行。右、左腿配合手臂運動,交替高抬與腹平齊。各10次共做20次,同時配合深呼吸更有效。與前一動作有相輔相成功效。
3雙手抓握欄桿或陽臺護欄,做斜臥撐20次。能鍛煉心、肺、臂肌,使心肌纖維粗大有力;冠心瘸患者的側支血管增多,管腔增大。
4在床上或干凈、無尖銳物的草地上爬行,左、右手各行10步,共20步。科學實驗表明,四肢爬、跑類動物經常活動其前肢,能充分鍛煉心肺功能,增強心血管血流量,通瘀消脂,不會發生冠心病。同時還可鍛煉腰部肌肉,防治腰椎間盤突出。
5快速上下樓梯。從底層到頂層,從頂層又到底層,正、反各行走一遍,可有效鍛煉心肺和心血管功能。老年人行走時可酌情扶欄桿上、下,年少或青壯年正行時可跨二步一臺階或三步一臺階,加強運動量,反行時要扶穩欄桿,正、反行上下樓梯不僅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還能鍛煉腰部肌肉,防治腰肌勞損。
餐前散步半小時更有利于健康
楊凱艷
養生之道,古來有訓:“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其實把百步走放在餐前進行,能夠更好地發揮它的健身功效。
飯后立即散步,由于大量血液供給胃部消化食物,容易造成腦部缺血,出現頭昏、目眩,甚至昏厥等現象。患有胃下垂的人飯后散步,容易出現腹脹不適,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等現象。患有冠心病、心絞痛的人飯后散步,因為進餐后體內血液處于高凝性,容易形成血栓,發生心肌梗死。餐后馬上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供應胃腸的血液相應減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餐后立即散步,胃部在活動中加快蠕動,把沒有經充分消化的食物過早地推入小腸,使食物的營養得不到充分吸收。另外,冬季氣溫低,就餐環境室內外溫差較大,進餐的時候吃得紅光滿面、大汗淋漓,外出散步時在瑟瑟的冷風刺激下,汗腺及皮下組織中的毛細血管驟然收縮,容易引起風寒頭痛,還加大了心臟的供血負擔。夏季氣溫高,人在活動中易出汗,導致體內水分減少,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餐前散步則不同。此時胃中空虛,脂肪細胞尚無新的脂肪酸進入,散步易將其“動員”出來,轉化為熱量而消耗掉。因此,餐前半小時散步更有利于健康。
搓腰眼和腳心可護腎
錢進
現在買保健食品補腎的男人越來越多。其實,與其花錢買補腎的保健食品,不如按照中醫的方法,搓搓自己的腰眼和腳心,長期堅持必有成效。
腰眼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的凹陷處(肚臍平第三、四腰椎間隙)。中醫認為,腰眼居“帶脈”,為腎臟所在部位,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腰眼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不僅可以疏通帶脈和強壯腰脊,而且還能固精益腎。
1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間部位(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2兩手握拳,用拇指指掌關節緊按于腰部凹陷(腰眼)處,用力作旋轉式揉按,每次做5-10分鐘。
3仰臥,兩手握拳,屈肘,將拳頭置于床與腰背之中,拳心貼床,以指掌關節突起處抵在腰脊兩側。盡量屈肘上放,身體左右搖動,猶如被他人按揉。搖動10-15次后,將拳下移,如上搖動,一直操作到尾骶部,每天做1-2次。
4兩手握拳,輕叩腰眼處,每次做3-5分鐘。
5用雙手捏腰眼處肌肉,從后胸壁第十二肋處開始,往下捏至骶骨下端,往返10次算1次。捏時兩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將腰肌捏起,大拇指從上往下推,下面食、中指往下搬,讓肌肉滾動起來,每日捏1-2次。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按摩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膚的毛細血管網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又可刺激神經末梢,有利于病損組織的修復,提高腰肌耐力。所以,按摩腰部對慢性腰肌勞損、急性腰扭傷可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對于椎間盤突出癥、坐骨神經痛等病也有一定療效。
人體腳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常搓腳心能起到補腎益精、強腰壯體、滋養五臟六腑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經常刺激腳心,能調節植物神經和內分泌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消除疲勞、改善睡眠、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搓腳有干搓和濕搓兩種,干搓時左手握住左腳背前部,用右手沿腳心上下搓100次,然后換用左手搓右腳腳心,以使腳心發紅發熱為度。搓的力度以自己舒適為宜。濕搓時把腳放在溫水盆中,泡至腳發紅,再按干搓的方法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