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輝
自2008年末國家推出“家電下鄉”政策以來,各地積極組織落實,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據筆者對轄內安仁、嘉禾、汝城等3縣調查,截止2月中旬,上述3縣共銷售“家電下鄉”產品1729臺(部),金額191萬元,應予補貼24.83萬元,已發放補貼1.15萬元,補貼到位率4.6%。目前,在“家電下鄉”推廣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家電下鄉”政策的進一步推廣,亟待引起重視。
一、主要問題
(一)制度設計欠缺,削弱政策效果。一是缺少價格調節機制。一些家電產品技術升級快、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下降速度較快。部分家電下鄉產品在銷售一段時間后最高限價會明顯高于市場價(如手機、電腦),如不及時調整價格,則會造成補貼價高于市場價的現象,導致補貼政策效果被嚴重削弱。二是指定產品型號偏低、范圍狹窄,農戶選擇余地小,難以滿足不同經濟層次農戶選購意愿。
(二)部門相互扯皮,影響推廣進度。調查發現,個別縣的商務部門、財政部門未能很好的銜接溝通“家電下鄉”推廣工作,鄉鎮一級的家電下鄉領導機構未及時建立,未安排相應工作經費。財政部門認為家電下鄉活動是以商務部門為主推行的政策,家電下鄉補貼資金的審核工作應由商務局負責,財政部門只是配合商務部門發放補貼資金,而商務部門認為家電銷售出去后,購買人領取家電補助是財政部門的事。部門間的不銜接造成推廣工作進度緩慢,農戶不知道如何申領補貼資金。
(三)商家無利可圖,不愿推銷產品。由于“家電下鄉”的產品是經過招標企業提供的,其產品的出廠價和零售價都受到嚴格控制,其中只有10%的差價。以購買一臺2000元的彩電為例,出廠價約為1800元,其零售價不能超過2000元,扣除運輸費、裝卸費、和售后送貨費及稅金,毛利潤只有40元/臺,加上人員工資、水電、房租、售后服務等費用,則無利可圖。有網點銷售老板自嘲:銷售家電鄉下產品是“賠錢賺吆喝”的買賣。此外,承銷家電下鄉產品需添置計算機及聯網設備、稅控機、授權密鑰等設備近萬元,活動的一些宣傳費用也由銷售網點承擔,進一步減少了銷售商的利潤,導致商家不愿意向農戶推銷家電下鄉產品。
(四)補貼手續煩瑣,降低惠農實效。根據湖南省商務廳、財政廳有關家電下鄉產品的限價規定,家電下鄉產品的最高限價為2500元,照此計算,農戶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的最高申報補貼為325元。在實際推廣中,多數農戶能夠享受到的財政補貼為幾十元。但是,從購買、申報到領取的程序多而且時間長。農戶買回下鄉家電后,30日內要帶發票原件和復印件、居民身份證原件、戶口簿原件或公安戶籍管理部門出具的證明、補貼類家電產品專用標識卡等材料到鄉財政所去申報審核,審核的時候,可能出現辦事人員不在或者所帶資料不全的情況,審核完后,還要縣財政局復核才能兌付。外出務工農戶異地購買家電下鄉產品,必須回戶口所在地的鄉財政所辦理財政補貼申請。這些情況導致農戶要獲得財政補貼既耽誤時間,又增加了不少往返費用,降低了財政補貼的實際效果。
二、政策建議
(一)完善家電下鄉制度安排。一是出臺家電下鄉產品價格調節機制。對納入家電下鄉產品的價格上限要隨時根據市場變化情況進行調整,保證家電下鄉產品在性價比上的優勢。二是進一步擴大產品范圍,讓農戶擁有更大的選擇權,可以只限定產品價格上限,不管產品型號均可享受補貼。
(二)制定金融配套支持措施。涉農金融機構可圍繞家電下鄉各環節,創新信貸服務,推出家電下鄉貸款,為農民和商家提供資金保證,有效拉動農村消費,努力實現“雙贏”。一是加強對銷售商的流動資金支持,確保下鄉家電品種齊全。由于競爭激烈,銷售商進貨資金需求量較大,通過追加授信或聯戶聯保,加強資金扶持,并采取循環信貸或整貸零還等還款方式,還款周期可根據銷售商的資金周轉情況科學合理確定,確保銷售商流動資金充足、貨源充足。二是加強對農戶辦理家電下鄉消費貸款的支持,拓展消費信貸市場。制定家電下鄉消費貸款管理辦法,簡化貸款流程,采取小額信用貸款方式,對評定的信用戶可追加授信額度,對未評信用等級的農戶,可采取聯戶聯?;颉耙粦舳啾!狈绞睫k理。對家電下鄉消費貸款實行優惠利率政策,并采取分期還款或到期一次性還款的方式。
(三)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商務部門要主動加強與家電下鄉成員單位的聯系溝通,及時通報信息,認真研究家電下鄉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會同財政部門,落實工作經費和資金撥付;協調稅務部門,盡快解決部分網點不能開具發票問題和稅負問題;及時幫助銷售網點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
(四)簡化財政補貼申領手續。建議農民在攜帶身份證件和戶口本到銷售網點購買下鄉家電時,由銷售網點進行相關資料審核,做好信息錄入,然后集中交鄉財政人員統一補貼到戶。這樣實行“一站式”服務,使“家電下鄉”更加“親民”、“便民”。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資興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