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燕紅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引路人和學生心靈的開啟者,在教書育人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教育的成敗直接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班主任必須在工作中以真摯的感情熱愛學生、關心學生,以真誠的愛心感化學生、引導學生,始終堅信“只有愛,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那么,怎樣用愛心教育孩子呢?
一、一視同仁地愛每一位孩子
愛心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教師偏愛“好學生”那是很自然的事,但要愛自己眼里的“后進生”卻不那么容易了。在平常的教育工作中,我們也碰到過這樣的現象:同樣是上課遲到,教師對“好學生”往往是網開一面,輕描淡寫,對“后進生”則不分青紅皂白,厲聲喝斥;同樣是“意外受傷”,教師對“好學生”往往細心呵護,疼愛有加,對“后進生”則漠然置之,敷衍了事。教師如此的偏袒和歧視,使得“后進生”心靈受到挫傷,自尊心受到傷害,情緒變得不穩定,常故意制造事端,擾亂正常教學秩序,甚至產生與老師對抗情緒,讓教師們頭疼不已。然而當我們靜心思考、認真對待這類事件時,你必然會發現這些所謂的“后進生”也并非無可救藥,他們的靈魂深處,都有一顆向善的心,都迫切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關愛。
譬如,我班的陳強,剛開學不久,其周圍的同學便不斷請求我將其調換座位,這些同學說他上課常愛講小話、做小動作、吃零食,并且喜歡給別人起綽號,不經允許擅自拿別人的東西。就此,我也曾多次找陳強談話,有時還施以適當的懲罰措施。表面看來,陳強的不良行為似乎有所“收斂”,但實際上并未解決根本問題,還是經常有學生和教師向我反映他的不良表現。正當我一籌莫展之時,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一天,陳強沒來上課,當時我第一反應就是:他會不會逃學了?出于職業習慣,我馬上撥通了他家長的手機,才得知他得了急性闌尾炎,肚子從昨晚到今天一直疼痛不堪,此時他還在接受手術。聽到這消息后,我的懷疑和猜測早已煙消云散,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他是我的學生,他正在忍受病痛的折磨,我應該去關心他、愛護他、幫他渡過難關。
第二天,我和幾個學生代表去醫院看望他。他看到我們時,虛弱的臉上露出了稚氣的笑容。在他和我們輕松愉快的談話中,我們全然看不到他以前那個調皮搗蛋的影子。為了不使他的功課落下,我每天放學都去給他補習,并給他講些班級的趣聞樂事。漸漸地,他把我當成了真正的知心朋友,和我無所不談,我也在交談中適時地指出了他學習中的缺點,給了他一些人生的啟迪。在他痊愈后回到班上的那一刻,我號召全班同學以雷鳴般的掌聲歡迎他,當時雖然他沒有說什么,但我還是看到了他眼里閃爍的淚花。從那以后,陳強同學不僅在學習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并且還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協助老師將班級的衛生工作管理得井然有序。通過這件事,我深刻感覺到,用愛感化學生比懲罰學生更有效果,做為肩負班主任之職的園丁,也只有用愛來滋潤這些“祖國的花朵”,才能讓其煥發出迷人的風姿。
二、愛中有嚴
寬松和諧的環境固然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但一味地追求寬松,不講求嚴格,也會適得其反。因此,“嚴”也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從深處表達了教師對學生的愛。
譬如,我班的李濤,個子高大,性格內向,是一位沉默寡言的男生。雖然學習成績較差,但能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平時也很尊敬老師。但在一次英語課上,他卻一反常態地和老師當面頂撞起來,這不僅影響了課堂紀律,而且還表現出對老師的不尊重。我見此情景,頓時感到非常氣惱,但還是強忍怒氣,將他叫到辦公室,并用舒緩的語氣跟他談了過去的他在我心目中的印象,肯定了他的優點,待他心平氣和后,我才和他談起了課堂上發生的事情。從言談中我得知他因為不服老師過分的批評,才與老師發生了沖突。我心平氣和地給他做了個分析,并引導他用換位法來思考這件事。當他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我便嚴厲地批評了他的這種無禮行為,他也向我表示他會主動找英語老師賠禮道歉。由此可見,在學生犯了錯誤時,只要我們批評得當,就能使其正確認識錯誤,并努力改正,那么這樣的處罰也是符合情理的“嚴”,更是對他們充滿人情味的“愛”。
總之,愛心是教育問題學生的一味良藥,愛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我們堅持以情育人,以理服人,以嚴導行,我們的教育事業必定會取得可喜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