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宇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大??墒?,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故,卻讓人們面對餐桌,心存疑慮。吃什么才安全?誰來保障我們的食品安全?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的食品安全法,有望消除人們的這些疑慮。食品安全法確立了多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力圖從根本上打造中國食品安全新體系。
責任對口防“無龍治水”
2004年起,我國對食品安全實行分段監管的體制。農業、質檢、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從田間到餐桌,食品生產流通的每一個環節都有“重兵把守”。
這種體制有利于各司其職,對改善食品安全狀況,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在實踐中,新的問題逐步顯現,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標準制定、信息公布等不屬于任何一個環節的事項,由哪個部門負責不夠明確,客觀上產生了部門職能交叉、責任不清的現象。人們笑稱:“五龍治水,等于無龍治水?!?/p>
特別是“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社會上要求改變現有監管體制的弊端,真正實現有效監管的呼聲越來越高。為此,食品安全法從三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一是對實行分段監管的各部門的具體職責進一步明確。衛生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農業部門主要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進行監管,但制定有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公布食用農產品安全有關信息則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
二是在分段監管基礎上,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作為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協調、指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是對分段監管體制的很大改進。它可以綜合分析,鎖定責任,把安全漏洞補上。
三是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監管職責。
風險評估,發出權威的聲音
“蘇丹紅鴨蛋”讓社會“聞蛋色變”,“有毒咖啡”使人們對咖啡避而遠之……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因為缺乏及時權威的聲音,各種說法相互矛盾,使老百姓無所適從。
“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是不合格食品,但絕不等同于有毒食品,籠統地把不合格食品稱為有毒食品夸大了食品安全的風險程度。”有專家指出。
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衛生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對可能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應及時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并予以公布。
多頭標準,“壽終正寢”
同樣的“黃花菜”,根據不同部門的標準,會有不同的命運。根據衛生部門的標準,它不屬于“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殘留;而根據質檢、農業部門的規定,“黃花菜”屬于“干菜”,且明確了其二氧化硫殘留標準。
“食品安全標準”不統一、不完整,一直是國內相關法律的軟肋,也是諸多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大根源。一方面是未與國際標準接軌;另一方面是標準太多、太亂,多種標準形成沖突,既讓守法的企業茫然無措,又讓一些不法企業乘機鉆了空子。“三鹿奶粉事件”就暴露了這一現狀。
為了解決目前一種食品有食品衛生和食品質量兩套標準的問題,食品安全法確立了統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原則。今后,我國只有一套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除此之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強制性標準。
“問題食品”要召回
據了解,我國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經營企業近80萬家,這還不包括200多萬家個體工商戶。
“如此大量的生產經營企業,靠監管部門人盯人是完不成監管的?!睂<冶硎荆称钒踩皇恰肮堋背鰜淼?,只有當每一個食品生產經營者真正承擔起應負的責任,主動把住安全關時,我們的食品安全才有保障。
食品安全法借鑒國際通行做法,明確了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和停止經營制度。食品經營者發現其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經營,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食品生產經營者未依照規定召回或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縣級以上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可以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
保健食品禁言治病
美體瘦身、排毒養顏、保肝護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保健食品進入市場,其安全性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截至2007年底,我國已審批保健食品8900多種,年產值達到1000多億元。然而,因缺乏監管,我國保健食品市場“亂象叢生”,使公眾對保健食品的信任度大幅降低。
食品安全法明確要求,國家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應實行嚴格監管。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履職,承擔責任。
同時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對人體產生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必須真實,應當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產品功能和成分必須與標簽、說明書相一致。
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瞞報
食品安全事故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如果不能及時有效處置,會導致危害結果擴大?!叭鼓谭凼录本捅┞冻隽耸鹿侍幹弥袌蟾嬷贫鹊穆┒础?/p>
為此,食品安全法進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機制,做了具體明確的規定。農業、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關食品安全事故的舉報,應當立即向衛生部門通報。接到報告的衛生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向本級政府和上級政府衛生部門報告??h級政府和上級政府衛生部門應當按照規定上報。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衛生部門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報告后,應當立即會同有關監管部門進行調查處理,并采取措施,防止和減輕事故危害。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及時進行處置。
消費者可索10倍賠償
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食品安全法對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或者用回收食品做原料生產食品,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等嚴重的違法行為,用了10多個條款詳細規定了相關的刑事、行政和民事責任。
在民事責任方面,食品安全法突破目前我國民事損害賠償的理念,確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確立,加大了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違法成本,有利于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