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新苗
摘要:中小學音樂教師實現專業自主發展,必須學會反思,掌握反思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反思的能力,以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本文從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闡述反思性教學的類型和方法,分析反思性教學對中小學音樂教師自主專業發展的意義。從而得出結論,反思性教學是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自主發展
對于“反思性教學”的涵義,不同的學者和教育工作者有不同的理解。著名教育家胡森主編的90年代新版的《國際教育百科全書》中對“反思性教學”是這樣定義的:“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借助發展邏輯推理的技能和仔細推敲的判斷以及支持反思的態度進行的批判性分析的過程。”(洪明:《“反思性教學”的內涵和意義探析》,《中國大學教學》,2001年第6期)這個定義側重強調“反思性教學”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批判的態度和方法,以及“反思性教學”是教育主體自我分析和批判的過程等共性。
中小學音樂教師實施“反思性教學”是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音樂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后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反思性教學”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改變了原來從教師主觀感受出發進行教學的弊端,使教師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教學工作。使自己在不斷的教學反思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從而促進音樂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
一、反思性教學的類型
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的反思。在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反思:
1.教學前反思
教學前的反思是指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的反思,包括對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的設計、教學方案的編制等進行反思。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課程目標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所以音樂教師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應從“學生需要什么”出發,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主,教學內容不僅應具有音樂性、審美性,更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充分利用現有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并根據學生的學識水平重組教材,把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充實到教學中去,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愉悅,讓音樂課堂教學真正使學生感興趣。
2.教學中反思
教學中反思是指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及時的、主動的反思,根據音樂課堂中的實際情況,有效地調節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對教學前的教學設計進行必要的調整。
中小學音樂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同樣的教學方法,六十名學生可能有六十種不同的反應。音樂教師應從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平等地融入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時時關注學生的表現,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策略,盡可能地使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感知并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方法,不斷驗證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
3.教學后反思
教學后反思是指教學后音樂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音樂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
教學后的反思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從成功的課例中音樂教師們應該反思:“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么?”“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么特色?”“哪些設計特別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等等,從中總結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音樂教師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目標的設定不準確還是教學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不妥還是教學方法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提出改進意見,切實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
效能。
二、反思性教學的方法
反思性教學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來實現,中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是指音樂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記錄下來,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分析,以理清思路、提高認識、改進教學的一種手段和方法。
2.錄像反思
錄像反思是指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音樂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通過反思挖掘自己的優點和弱點,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能力。
3.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這是指教師對他們在課堂上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尋求解決方案。這不僅在改善音樂教學實踐上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在學校音樂教師中間形成一種調查研究的氛圍,提高音樂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案例研究
教學案例研究音樂教師以某一教學事件或現象為研究樣本,通過觀察、反思等反復地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來解釋和揭示其內在規律的科學研究方法。
5.交流對話
交流對話這是指音樂教師通過與其他音樂教師的交流研討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論,進而提高音樂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
三、反思性教學是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有效途徑
1.反思性教學為中小學音樂教師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這個公式說明了教師成長的過程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一個音樂教師能否成長為專家型音樂教師,奧妙就在能否對自己的音樂教育實踐進行不斷地反思,能否敏銳地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并在反思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
2.反思性教學有利于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
反思性教學賦予音樂教師新的角色定位,改變了音樂教師被動接受教育理論、被動適應專家教授指導的地位,促使音樂教師成為既是教育教學的實踐者,又是自身教學行動的研究者。在整個科研中,教師的反思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反思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要不斷地追問“為什么”,這樣將會增進音樂教師的問題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了音樂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發展。
3.反思性教學有利于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
反思性教學的過程是教師思維再活化、再碰撞的過程,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的審視與研究的過程。(鄒尚智:《教育科研與教師自主專業發展》,開明出版社,2008年第196頁)它幫助教師及時捕捉、分析、思考各種教學現象,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自我監控能力和教學監控能力,從而提高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
四、結語
中小學音樂教師職業的特征決定了音樂教師本身應是一個研究者,教師越能反思,在某種意義上講越是好的教師。“反思性教學”是有實效、有價值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是促進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主動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記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斷進行反思與提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創新,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走專業自主發展之路,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音樂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 劉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鄒尚智.教育科研與教師自主專業發展.北京:開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