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霞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把學生的活力與熱情激發起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這句話說明,活力是學生學習的精力來源。有了旺盛的精力,日常的學習中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繼而主動地去學習,欣然接受學習任務,并為此樂而不疲。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活力呢?教學嘗試中我認為“活動”不失為有效之策。
一、課前一分鐘即興演講
上課鈴聲剛剛響起,教室里已飛出一片熱烈的掌聲,一名女同學落落大方地走上了講臺,開始了短暫的即興演講:“溝通是一座雄偉的橋梁,它載著孩子與父母的天倫之樂;溝通是一把金色的鑰匙,它打開子女和父母的心扉;溝通是熊熊燃燒的火炬,它把溫暖送給千家萬戶,把幸福帶給每一個家庭……”聲音清脆悅耳,舒緩處,似山泉叮嚀;激昂時,如江濤澎湃。講到最后,“溝通,讓親情更美麗!”她先是用雙手做了個“心”狀圖,然后,右臂斜上舉,做了個瀟灑的呼喚“溝通”的動作,博得學生滿堂喝彩。看著她充滿自信、意氣風發的笑臉,怎么也不敢相信,這就是我剛接班時,扭捏著身軀,羞紅著臉蛋,額頭沁著汗珠,鼻子吭吭哧哧,連說句話都不敢抬頭看老師的那個農村女孩。而今短短的一學期,這位從農村轉來的女孩就在演講的舞臺上秀出了自我,找回了自信。在這個短暫而即興的舞臺上,同學們釋放了活力,個性靈動地飛揚著,不少同學的表達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作文寫得流暢而有靈性。幾個從農村轉來的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也變得開朗活潑起來。2007年在我校“知榮辱,樹新風”演講比賽中,我班總分獲得第一,農場學生李敏在全區國慶演講中再摘桂冠。
二、每周一堂讀書課
每周星期三的語文課,同學們提前五分鐘就到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徜徉書海中了。書中的經典哲理、雜志上豐富的名言、名篇名著里鮮活的人物形象,還有那充滿神秘、妙趣橫生的神話故事,無不吸引著他們,激發著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有的手捧文學名著;有的翻著優秀作文選;有的在看《智慧背囊》;有的在讀神話傳說;還有部分同學在認真地做讀書筆記……他們三個一群,幾個一伍,指指點點,品頭論足。穿梭在閱覽室里,盡顯青春活力,時而爭論不休,時而微笑、默嘆,時而開懷大笑。我則“閑游”其中,做好“導游”。回來后照例是每人一篇讀后感,談感想、話收獲。兩年來,我一直堅持著,即使因特殊原因無法去圖書館、閱覽室,開展讀書課也從沒有間斷過,哪怕是在教室里,開展讀書課也要安排同學們去閱讀,讓他們讀報刊、評新聞、看小說,讓他們“讀好書、好讀書”,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因為我深知,讀書活動不僅僅是學生擴大視野、積累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提升學生素養、陶冶性情的過程。俗語說得好:“一個良好的習慣,是走向成功的開始。”去年,我市舉行讀書競賽活動,我班有一位同學的讀書心得《因為我有夢,所以我能飛》一舉奪得大賽一等獎。組委會在給她的頒獎詞里寫道:因為有夢,你學會了讀書;因為有夢,你讀好了書,你將自己最美的夢想編織成美麗的浪花,在書海中盡顯風流。我們相信,你會飛得更高!
三、人手一張手抄報
周四下午課外活動課是同學們最興奮、最活躍的時刻。彼時,讀報欄前人頭攢動,有的快速瀏覽,有的輕聲誦讀,那情景煞是熱鬧,引得老師和學生忍不住駐足觀看。
一張小小的手抄報何以如此吸引人呢?瞧瞧那欄目:“浪花一束”“學海揚帆”“名著欣賞”“體育快訊”“青春飛揚”……有的還配有精美的插圖,加上巧妙的布局、清新的文筆、工整的字跡,令人忍不住要先睹為快。
我們的做法是每人主編一期,全班輪流,周而復始。手抄報的文章大多出自同學們之手,可自撰,也可以約稿。一月評點一次,每半學期總評一次。分A、B、C三個等級給予不同表彰。這一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大家紛紛行動起來,利用課余時間搞設計、查資料,忙得不亦樂乎!
小小一張報是智力大舞臺,同學們的思維在這里迸發,想象力在這里馳騁。它引爆了同學們的活力,培養了他們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真正實現了素質教育的育人理念。
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充分利用好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這些活動定會補充、深化和整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發掘他們解決問題的智慧,展現出令人驚喜的潛能,幻化出一個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