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富強 冶成霞
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森·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都說明了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興趣是指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種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任何一種興趣都是對這種事物有所認識,或參與了某項活動,體驗到情緒上的愉悅后產生的。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由于學習興趣不高導致學習積極性下降,由此產生成績很難提高,學習效率下降,進而對學習再度失去信心的惡性循環當中。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去看看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心理障礙以及怎樣消除這些障礙,以便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分析
1.厭學心理
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度等心理狀態以及其在行為上的不良表現方式。有的學生對大多數學科失去興趣而不愿意繼續學習,有的學生在校期間由于厭學完全是被動地混日子,有的學生由于厭學而不愿意繼續努力學習從而導致成績的下降,但又毫不在乎。他們上課很難專心聽講。作業很不用心,缺乏學習的動力,養成散漫和心不在焉的學習習慣,他們的學習目標不明確,隨意性大,更缺乏長遠的學習動機,學習成績普遍較差。
2.自卑心理
有的同學在感覺到自己落后于別人而又達不到自己的期望目標時,就會產生一種不如別人的心理,總感覺別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很難辦到,否定自己的能力。如果這種情緒體驗比較輕微,只要自己加以正確的調節就會成為一種學習上的動力,但是那些自卑心理很強的學生,他們會一時或一事的失敗而感到處處不如別人,感到悲觀失望,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對學習失去信心。
此外,還有自諒心理、迷茫心理、封閉心理等,它們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的興趣。
二、消除學習心理障礙,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學生產生很多學習心理障礙是很普遍的,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很復雜的,既有家長、教師、社會方面的因素,也有中學生自身的因素。譬如:有的學校為了提高學生成績而大量進行“應試教育”,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得教師和學生忙于應付題海戰術,學習缺乏趣味性和靈活性,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學法指導不夠。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等等。
強烈的好奇心與興趣是一種強有力的內部動力,對人的學習和潛能的挖掘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學生出現學習心理上的障礙,我們的任務應當是如何消除學生學習心理上的障礙,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致力于學生真正的內在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興趣的培養。
如何消除學生學習心理障礙,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認為應該處處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時時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才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價值和學習本身的樂趣。將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將學會轉化為會學,將苦學轉化為樂學,將厭學轉化為愛學。具體應該做到:
1.三勤
(1)勤分析
由于學生產生學習上的心理障礙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我們應當認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千萬不可將學生的學習成績差,學習成績下降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學生懶惰、貪玩、智力有問題或學習態度不端正等等。更不要給學生隨便就貼上“孺子不可教”的標簽,甚至一棍子打死。這樣可能會導致學生更加厭學。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應該做耐心細致的調查工作,弄清楚學生為什么對學習產生厭學情緒,是教師方面的原因、家長方面的原因還是學生自身的原因。
(2)勤交談
班主任在認真分析學生心理原因的基礎上應當與學生正面交談,與學生共同探討怎樣消除這些導致厭學的心理因素,特別是一些由于外部原因而厭學的同學,應給他們更多的心理支持,及時矯正,使他們早日回到正確的學習軌道上來。
(3)勤幫助
教師要認真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想學生之所想,想學生之所疑,想學生之所難,運用各種嫻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技巧,靈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用自己的思路正確引導學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意志去調節學生的意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失誤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有的學生,當他們的失誤不斷出現,累加到一起形成更大的失誤時,就會產生心理障礙,這時學生的心理狀況是相當復雜的,可以說是自卑感、自尊心、厭學心理的復雜混合。他們老是想著別人會瞧不起他們,即使他們有優點也不會被別人發現,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學習再努力也白搭,因此容易失去上進心。同時他們也想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面對這類學生,教師要主動幫助他們,告訴他們一時的失敗和挫折是在所難免的。每個人都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關鍵是要如何避免這些挫折和失敗,對他們進行成功教育,讓他們在成功中領悟到其中的快樂,由此積累信心,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2.挖掘潛能,促進學生發展
學生成績差,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良心理原因并不代表這些人沒有什么潛能,實際上,差生中不乏在其他各方面有才能的人,也不乏日后的“尖子生”和精英,只是沒有發現而已。在實際生活當中經常可以聽到或見到這樣的例子:一些小學成績平平的學生,一旦進入中學,由于掌握了較為科學的學習方法,端正了自己的學習態度,在成績上會突飛猛進。所以,我們應當從實際出發,積極挖掘學生應有的才能與潛力,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方法,盡可能找到讓學生發揮自己潛能的方式和天地,促進他們的發展。例如一個男孩子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怎么感興趣,但他對從事機械操作活動、對制作各種模型等十分感興趣,我們可以對他設置有關機械操作的物理題目讓他去研究,使他認識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進而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他會以內在的動力進行學習和研究,這樣他的潛力才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習成績取得最明顯的提升。
還有的學生表面上看好像是不愛學習,而實際上他們對學習本身的認識不夠,他們總認為有的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根本沒有必要而不愿意去努力學習。有個九年級的學生在給他的班主任的周記中說,他學習英語很困難,他想不通,學習英語到底有多大的用處?把其他的課學好就行了。如果學生有這種偏見很難全面發展,而事實上也很難學好別的課程。教師必須讓學生正確認識自然科學的巨大價值,社會科學的豐富內涵。正確認識全面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懂得為什么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認識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只要學生對學習有了正確的認識。他們才會以更大的努力去學習,才會以更大的興趣去學習。這樣學生的才能、學生的創造力、學生的潛力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3.讓學生感到學習上的成就感
人們常說:“成功是最好的激勵”,這是頗有道理的。我們常常不是給學生以成功的希望和激勵。而更多的是給予學生以失敗的威脅。其實前進中的倒數第一比下降中的第一要優秀的多。如果我們只看到學生的失敗而沒有發現學生(即使是超級最差的學生)的成功和閃光點而一味地對學生的失敗大加指責,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良好的興趣是極為不利的。有些學生之所以喪失學習的興趣,甚至是厭學,其中很有可能就是當學生失敗時,教師大加指責,而學生獲得一點微笑的成功時,教師卻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學生沒有了學習上的成就感,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有個班主任這樣鼓勵自己班上兩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一的同學:“雖然兩次考試你都是倒數第一,但你比上一次強多了。”學生聽后感到成功的喜悅,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了,這名學生也最終成為班上的中上游學生。所以我們要認真觀察、發現學生的成功點,讓他們打破對成功的神秘感。要讓所有的學生明白,成功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要有所收獲就是一種成功,哪怕是很小的一點進步也算是一種成功,即使是能夠很好地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能順利參加一項活動都是成功的表現。促使所有的學生發現自己、發現自己的成功點,看到自己的力量,滿懷信心地爭取下一次成功。
總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消極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克服這些障礙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應當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種種障礙,認真分析對策,把它們消滅在萌芽狀態。真正使一個學生由苦學變為樂學,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厭學變成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