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紅
由于多種原因,兒童口語交際能力是比較差的。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應用心去培養。多年來,我在這方面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學習問題分析
經觀察,低年級學生口語學習中存在以下難題:1.聽話注意力不集中;2.知識不豐富,聽不懂別人意思;3.概括能力差;4.愛方言影響。說不準普通話;5.沒有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6.詞語積累太少;7.不懂得某些詞語的意思;8.思維反應慢。影響選擇速度;9.膽小怯場,怕傷面子等。
二、口語交際教學的思維設想
小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提倡“聽、說、讀、寫”全面發展,口語交際教學要與課文教學相結合,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
1.口語交際教學與課文教學相結合
(1)從文章中挖掘訓練點,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教材中所選用的課文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還是從思想含義到語言表達都蘊含著豐富的口語交際因素。所以,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就能挖掘到許多有效的訓練點,為學生提供訓練的機會。
(2)從插圖中尋找訓練點,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含義,課文常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圖。教學時,可利用插圖蘊含的對話因素,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李時珍》課文配有一幅插圖,畫的是李時珍手拿一棵藥草向爺孫倆請教。上課時。可以出示插圖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思考:李時珍怎樣詢問老爺爺?老爺爺又怎樣介紹那棵藥草的?旁邊的小女孩又說什么?先引導學生借助插圖進行合理想象,然后讓學生分角色對話表演,再現畫境,訓練學生口語,從而深刻體會李時珍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不怕艱辛的精神。
(3)根據課后思考題設計訓練點,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課后思考題對學生學課文起到提示幫助作用。教師可根據具體內容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偉大的友誼》課后思考題1的問題“為什么說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是偉大的友誼?”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討論。學生不但體會了課文的中心,而且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發展。
2.口語交際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1)用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口語表達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口語訓練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激發兒童主動表達的欲望。傳統的教學掛圖、插圖等給出的圖形都是靜止的畫面,給人以靜態的感知。而現代教學多媒體,融聲、光、色為一體,通過多彩、動態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創設情境,刺激他們的大腦皮層產生興奮中心,能迅速對感知到的事物做出積極的心理反應,使學生處于一種真切的氛圍中,自覺、自愿地進行口語表達。
(2)用媒體演示啟發,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多媒體作為教育的一種最新手段,有著豐富的可以方便利用的資源,突破了傳統教學素材的時空限制,為開放教學開辟了一條更加寬廣的途徑。在技術處理上,它能使畫面定格放大,使圖形、特寫更加深印象;能慢鏡頭演示過程,并旋轉物體,達到多方位、多視角的觀察目的。這不僅有力地引起學生的注意,起到調節學習積極性的目的,更使學生的思維和表述有了層次性、條理性。
(3)用媒體交互功能,構建自評互評機制。
電腦是一個雙向媒體,不僅能呈現教學信息,還能接受學生輸入的信息,通過人機對話形式,改變了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促進了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同時,它通過分析、判斷,構建評價機制,誘導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語言,努力使自己的口語向最優化發展。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導向、動力、強化等作用。因此它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系統。
3.優化課型結構
專設的口語交際課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陣地,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到方法和技巧,在課外實踐運用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筆者推薦看圖說話、訪談、辯論三種課型。從教學實踐中總結出較為穩定的課堂結構。
4.指導學生學習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構建嶄新的學習方式,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口語交際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它的基本內涵是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學生始終應該是學習的主人。是自己思維的主宰,而不是跟著教師的思維走,或者跟著教材走。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合作伙伴獲取有用的信息來填補自身在信息、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通過彼此交流見解,展示個性思維方法與過程,在交流中反思,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信息上的拓寬,知識上的增長。同時。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動的和諧氛圍中進行學習,有利于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養成。
探究學習是相對于接受學習的,接受學習是老師直接把學習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探究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的。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和情感的體驗、構建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總結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使學生參與口語交際時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做到言之規范、言之得體、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就要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因人制宜確立學習目標,實施多項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