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繼正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現就物理教學中如何實施德育教育,進一步的探索素質教育,談幾點做法。
首先,認真挖掘教材內容,把教材內容與現實融為一體。初中物理教材中德育內容很多,教師把德育內容挖掘出來并與現實相結合,使學生把知識與道德品質相結合,遵守校紀班規,國家法令、法規,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善與人共事的健康心理。像教材中介紹的屬世界一流的現代尖端科學技術有:低溫的獲得,超導體的獲得,火箭技術,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長江截流,葛州壩船閘的修建;我國是能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最早發現磁偏角,使用指南針等等。所有的這些內容,都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對于噪聲危害與污染,內能的應用與環保問題,節能等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與他人和睦相處,養成艱苦樸素的節約心理。對還有些沒有解決的難題和弄不明白的問題,如地磁場的產生。太陽能的利用,海洋的開發等,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勇于去探索,去鉆研,增強了歷史責任感,趕超世界水平的雄心壯志。
其次,要以教材為藍本。補充一些新內容,增加德育教育的深度和力度。教師在上相關教材內容的同時,利用遠程資源補充一些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報道的最新產品、最新技術、最近科研成果和重大建筑建設等。從而使德育內容更豐富、更具體、更實在,這些材料最有說服力和感召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介紹我國新建的水電站、核電站、熱電站,三峽工程等,能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品德。
最后,要使德育教育取得最佳效果。還要有科學的教育方法。教師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內容。科學運用教學方法,因人而教、因時而教,有機地結合。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思想感情熏陶融為一爐。所以教師在教學法過程中,有時對知識直接講授;有時動手操作和制作;有時讓學生身臨其境、自己領悟;有時讓學生討論研究。教師指導,培養創新意識。在干旱時當地氣象局采用了人工降雨,當地政府又組織人力物力找水源泵水緩解旱情,使同學們認識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更加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學科學知識的熱情,立志為祖國做貢獻。
總之,物理教學中德育教育豐富、廣泛,只要教師認真挖掘這方面的素材,總結這方面的經驗,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寓德育于教學中,既要教書又要育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新世紀所需的綜合性人才。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王成中
新課程標準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小學科學課教學的實施,要以體現探究為中心,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做科學,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要體現科學教學的創新,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科學活動探究的環境
科學活動探究的過程不僅是學生探究科學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教與學方式交流、思維交流的過程。創設一種師生、生生心理交融、民主和諧的科學探究氛圍是促進學生創新探究,促進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有利保證。
二、引導學生學會探究
《科學課程標準》和教學改革的理念要求我們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不僅要重視科學知識的獲得,更要重視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像科學家一樣做科學,在其中體會科學知識的形成,即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當學生對某一問題或事物感興趣時,往往急于想了解其中的奧秘,若老師直接將結論交給學生,僅僅使學生得到一時的滿足,但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科學素質的形成。教師在科學教學活動中。重點應該是指導學生尋找探究科學知識的方法,這樣不但會使學生學習方法靈活,而且更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質疑問難的習慣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生會遇到許多實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問題本質的認識和新知識結構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質疑是學生積極探索的內動力,是學生認知水平的體現。所以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盡可能多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鼓勵他們大膽質疑。實際上,每個人對學習內容都有不同的體驗和獨立思考問題后的見解,這本身就是體現創新的亮點。教師要善待學生提出的看似天真的“傻問題、怪想法”。積極引導,挖掘學生本身具有的創新潛能。一個人只有敢于提出別人不敢或者是提不出來的問題,才能想出別人不敢或者想不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想法就是一種創新的想象。可以說一個人的想象力決定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在科學探究教學中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發掘學生自由想象潛能,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異想天開的想象力非常重要。
四、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人的能力是在活動中形成、發展的,同樣小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才能形成和發展。學生在科學活動中思維非常活躍。愿意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從課堂上可以看出,學生能想出很多辦法解決科學探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邊觀察邊實驗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探究中發現。而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也希望教師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教師盡量少干預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學生愿意參與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而不是將科學探究活動只停留在課堂上。
探究活動不但能發展學生的觀察、實驗、操作等動手能力,更能促進思維和想象能力的發展。科學探究活動,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在黑板上種田、在圖片上觀察小動物和植物的生長發育………應該帶領學生真正走到大自然中去,真正動手做。真正去觀察。任何實踐活動都是技能與智能的結合,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手、腦、眼、耳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對客觀事物的體驗,然后建立了正確清晰的表象,學生真正參與到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形成既有感性,又有理性的認識,培養了學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發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