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存和
摘要:本文針對職業中學學生實際,就中職電子專業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具體措施及中職校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實踐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實踐性研究,分析了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電子專業課程改革就業創新
一、電子專業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科技的飛速發展給我國中等學校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新工具層出不窮的今天,如果仍然用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就會讓學生的能力與社會和企業需要的能力越來越遠,就會很難適應現代化工程技術發展的需要。因此,從現代科技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來講,電工電子課程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了。既然要改,就要有針對性,對癥方能下藥。筆者覺得改革的思路應該是:服從市場的需求,緊跟時代的步伐,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
二、中職電子專業課程改革應采取的措施
(一)確定專業發展方向,明確學生培養目標
通過市場調研,電子中職畢業生的就業以操作崗位為主,主要在生產一線操作、安裝、調試、維護與維修設備等工作,也有部分營銷及售后服務和現場管理工作。企業對中職學生的要求,概括起來有以下三條:學生素質要高;學生要有發展后勁;學生應掌握一定的知識和1~2種專業技能。因此,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具有較高綜合職業素養、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二)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增強課改實驗效果。
1.推行教學“七合一”
推行教學“七合一”,即教室與車間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具與工具合一、作品與產品合一、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合一、學習環境與生產環境合一。重視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性和社會適應性。使之真正成為“綜合素質高,專業素質強”的新型實用人才。
2.推行項目教學法
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或事件,設計出一個個項目教學方案,按行動設計教學思路,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
(三)加快專業校本教材的建設
針對職業學校學生實際,開發校本教材要以“夠用”為準則,對部分原理介紹、推理過程、計算分析要做大幅度的刪減,對理論教學進行重組和整合;強調實驗實訓的技能教學以“學得會”為目標,不貪多貪大。專業課程體系以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培養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為出發點。
(四)改革成績考核管理制度,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改革過去只重視理論考核,忽視實踐教學考核;重視階段考核,忽視過程考核;重視教師評價,忽視學生自評和同學互評;重視校內考核,忽視社會評價。積極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階段與過程相結合、教師與學生相結合、學校與社會相結合的考核辦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三、電子專業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和思考
(一)存在的問題
1.創新的“度”把握不準確,改革流于形式
不少中職學校在課程改革時,創新的“度”把握不準。一種情況是,存在“拿來”或“拼接”現象,不是你借鑒我,就是我借鑒你,或者是人云亦云,創新的成分少得可憐。課程即使作了些改革,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本質上并沒有太多改變,“顛覆性”的東西不多。另一種情況是。一些傳統的優秀成果被“創新”掉了,一些課程改革后已是面目全非。
2.課改的整體、發展意識不強
職業學校對課程改革普遍未形成全局觀和發展觀,整體、發展意識不強。具體表現在:重視單一課程的編寫,忽視專業內各課程間的聯系;重視課程的編寫,忽視課程開發前期準備;重視課程改革首次成果,忽視對改革成果實踐和評價以及再實踐和再評價。
3.課程改革的經費普遍嚴重不足
目前,從政府層面看,沒有推進課程改革的專項經費,職業學校由于辦學經費緊張,投入課程改革的經費也寥寥無幾。多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幾乎是在無投入或很少投入的情況下開展的,難以保證課改的質量。
(二)思考及對策
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課程開發小組
加強對教師進行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與方法方面的培訓,使他們中的優秀者能成為課程開發的專家,并能引導高級技術工人一起進行課程開發。
2.要形成課程改革整體、發展意識
一是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是職業學校走內涵發展之路最重要的環節,是職業學校做強、做優第一要素,是整個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二是要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的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
3.功口大投入,建立合理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運行機制
建立課程改革的專項基金。落實師資培養培訓經費,形成促進教師積極向上、不斷學習的激勵機制。
建立管理監督機制。要保證課程改革的質量,需要有專門的責任機構負責課程改革的規劃、協調、管理和評價,通過過程管理和評價標準的導向,引導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