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麗
【摘要】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客觀性、求真性、系統性、實證性四個方面。它既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之源,也有深深的當代社會實踐之根。在理論與現實的交互作用中,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創新,二者之間具有內在的聯系。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
科學發展觀是一個科學理論體系,其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客觀性、求真性、系統性、實證性四個方面。科學發展觀既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之源,也有深深的當代社會實踐之根。在理論與現實的交互作用中,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創新,二者之間具有內在的聯系。
科學發展觀“科學性”的體現
科學發展觀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之上的,具有客觀性。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有著特定的時代條件、歷史根據和現實依據。從時代條件看,它是建立在對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的科學判斷基礎之上的;從歷史根據看,它是建立在對國內外發展的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基礎之上的;從現實依據看,它是建立在對我國現階段國情特點及其發展要求的科學把握基礎之上的。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是完全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之上的。
科學發展觀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求真性。堅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善于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面臨的各種問題,思考解答人類社會面臨的時代課題,是時代賦予中國共產黨的神圣使命。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正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持科學務實精神,探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結晶。
科學發展觀形成了關于發展的系統化理論,具有系統性。判斷一種理論是否形成了科學的理論體系,標準主要有三條:一是看它是否有科學的、統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其中;二是看它是否有一個中心問題;三是看它是否圍繞著中心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基本觀點。對照這三個基本要件,可以說科學發展觀已形成了一個關于發展的系統而完整的理論體系。首先,科學發展觀建立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其次,科學發展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為中心和主題,深刻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時代課題。再次,科學發展觀圍繞“發展”這一主題有序展開,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基本理論和觀點。這些基本理論和觀點具有內容全面、層次清晰、邏輯嚴密的特點。
科學發展觀經歷了實踐的檢驗和證實,具有可驗證性。可驗證性是科學知識的一個必備特征。這里的可驗證性,除了在學理層面要合乎邏輯推論外,更重要的是能在實際運用中接受社會實踐的持續檢驗。只有經過實踐的持續檢驗并得到證實的理論,才是真正科學的理論。科學發展觀自提出以來,不僅因其思想內涵的客觀性、可靠性迅速得到全黨、全國人民的認同和響應,而且在付諸實踐的過程中,產生了改變社會實際的強大效用,已經被實踐初步證明為正確的理論。它將繼續接受實踐的檢驗,在實踐發展中不斷豐富和完善。
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聯系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基礎的基本觀點。人類要生存繁衍,要追求美好生活,要獲得自身的解放和發展,首先必須解決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資料問題。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唯物觀認為,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發展是硬道理,社會發展歸根到底首先要解決好生產力的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是解決當今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是基礎,發展是根本。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我們之所以能夠經得起國際國內各種風險的考驗,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之所以能夠不斷提高,歸根結底都得益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解決和應對我們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仍然要靠發展。發展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硬道理”,都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主體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和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的理論基礎。“以人為本”之“人”,是指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以人為本的實質就是以人民群眾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具體內容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不斷提高人的素質;創造平等發展的社會環境。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之間普遍聯系、辯證統一的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人們在謀劃發展的時候,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系,確立整體性、開放性思維,從動態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系。這就要求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相互關系,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全面發展,就是系統的、保持內在各要素均衡的發展,而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均衡的、單一突進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經濟社會的發展應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兼顧構成系統的各個要素,必須系統、全面、協調推進。協調發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作者單位:貴州畢節學院經濟管理系)
延伸閱讀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科學發展觀深刻地解釋了發展的豐富內涵,指出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既合規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進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和諧社會建設整體推進的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機統一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深刻解釋了發展的價值取向,發展的核心是與人為本。強調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就對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闡明了發展的根本動力和終極目的。
科學發展觀認為發展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有機聯系、全面進步、協調推進的總體運動過程。(摘自《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青年及大學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