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華 戚兆川
【摘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但師資團隊的建設尚存在許多障礙,亟待在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等方面突破。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高校競爭力 師資隊伍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但師資團隊的建設尚存在許多障礙。
自我超越層面
傳統學校組織過分強調對教職工的外在要求,把教師看作具有依賴性的個體,而忽視了他們強烈的自我發展和完善的動機與需要。過去在學校對于教師的培養與提高過程中,往往強調有組織的進修對教師素質和能力的促進作用,強調外在的壓力對教師培養與提高提出的客觀要求。教師是被動的管理對象,只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職業,只為稻梁謀;而管理者也把教職工當作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忽視了教師自身的能動作用。科學發展觀強調管理階層應當從“自我更新取向”的專業成長與發展的觀點出發,透過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發展計劃的擬訂,激勵自我更新,發揮自身潛力,完成自我實現。
心智模式層面
心智模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個體深層心理,是一個人理解與看待周圍事物的思維模式,制約著個體的認知及行為,而通常人自身又不易檢視這一機制的無意識運行。在原有教育體制下,教師固有的教學模式構成其主要的思維模式,有些人對學習和改革表現出麻木、抵觸的情緒,寧愿停留在自己所熟悉的習慣和經驗范圍內,擔心改革對自己帶來潛在的威脅和影響;有些人對外界的變化無動于衷、漠不關心,缺乏冒險精神,對當前的教育改革采取了靜觀其變的立場;有些人自己不求上進,不愿學習,卻認為學校對他們待遇不公,等等。
改善心智模式,就是有好的心態和思維方式。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學校組織成員要檢查和修正自己的思維模式,領導者之間亦應坦誠相見,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擴大自己的眼界。改善心智模式是對每一個人的要求,領導和組織成員在心智上是平等的,無論領導還是下屬,心智模式都有缺陷,都有改善的可能。
共同愿景層面
建立共同愿景,就是樹立共同的目標、理想、信念,讓教師活出生命的意義,提高教師群體的創造力。傳統學校管理的主要內容,在于使教師教育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標準化,強求一律,致使師生缺乏自我發展規劃與自我價值創造的意識。由于對自身發展的定位不明晰,部分教師仍處于依賴或者盲從狀態,缺乏整體規劃,直接導致教師個體缺乏穩定的學習效能感,在長期壓力體驗下產生情緒、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致使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喪失。較低的職業承諾和冷漠的情感會使教師的工作與學習停留在僅僅為完成教學任務的初始水平,或者只成為一種謀生的基本要求,忽視了學習作為一種自我價值創造的特殊意義。另外,教師不考慮如何去適應高效的學習,缺乏時間管理技能。這些都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培養非常不利。
團隊學習層面
傳統學校管理中,過度的行政干預、消極的學校組織文化、“末位淘汰”競爭評價機制導致學校成員一直采取“單打獨斗”的工作方式,成員之間不愿意也無法交流信息,忽視團隊學習的重要性。科學發展觀要求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大興教育研討之風,將個人學習與團隊學習加以整合。提高高校競爭力的關鍵在于教師團隊智慧的提高,獲得超越個人的共識。
系統思考層面
長期以來,在龐大的教育系統中,每一級學校、每一位教師都是教育機器的一個環節,這種角色使當事人僅僅滿足于完成具體年級、學科的教學任務,而不能從總體上思考教育。科學發展觀要求人們運用全面系統的觀點看待學校的發展。學校工作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因而在確定學校的發展戰略和進行有效管理時,一定要有整體觀和系統觀,在大背景中尋求大發展。系統思考的一個主要表現是學校與所在社區的各種組織,包括家庭、機關、社團、企業、其他學校之間能夠雙向互動,相互協作,并利用各自的教育資源給予對方必要的支持、援助和監督,來共同推動教育活動的開展。(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