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笛
【摘要】小額人身保險是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基本保障的有效方式。合理設計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運營與理賠模式,提高農民保險意識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是促進小額人身保險更好發展的必要措施。
【關鍵詞】三農 保障 農村小額人身保險 高效理賠
“三農”問題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其中農村低收入人口的保障問題備受關注。2008年上半年,保監會選取了中西部8個省區的432個行政村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45%的家庭最擔心家庭成員遭受意外事故;擔心子女教育和家庭成員患病治療的比例均略高于20%;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對農民有突出威脅。但是,從目前情況看,我國農民得到的保障程度非常有限,低收入人口更是如此。
因此,2008年6月,中國保監會在山西、黑龍江、甘肅、四川等九省啟動針對農村低收入者的小額人身保險試點。此前,印度及孟加拉等國的經驗已經證明,小額人身保險是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基本保障的有效方式。小額人身保險是指按照保險經營原理運營, 為低收入群體提供的低保費、低保額、低成本、繳費靈活、理賠簡單的人身保險服務。它的服務對象是低收入群體,一般用以針對特定風險,責任范圍明了、保障水平較低;一般不具有投資價值,承保核保程序簡單;開展該項保險通常要有政府參與或扶持。
小額人身保險試點遇到瓶頸
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自試點以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山西省為例,截止到2008年底,農村小額保險相關產品業務已覆蓋180多個行政村,為30萬農民提供了保障,承擔風險超過30億。甘肅保監局局長張瑞于2008年10月末帶領調研組前往甘肅省慶陽市,就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結果表明,試點工作的良好氛圍已基本形成,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
一是農村低收入群體在風險發生時對保險金的需求更加急切,要求小額保險的索賠理賠環節簡化,然而小額保險因具有簡單核保的特點要求必須嚴格理賠,因此保險公司難以在理賠上找到二者的平衡點。二是我國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多采用商業保險公司自營模式,農業保障的公共性決定其不可能僅靠市場達到最優的供需均衡。三是農村小額保險在我國開展的時間尚短,各保險公司積累的數據不充分,對目標市場的人口狀況缺乏了解,因此,目前我國農村小額保險定價只能在保險業通行的生命表基礎上、依賴于精算師的觀察或基于某個社區的簡單數據進行定價,保險公司要承擔更大的不確定性。四是農民對農村小額保險的認識不足。例如,甘肅省的調研發現,許多農民覺得既然已經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再投保就是多余。五是缺少政策支持和相關法律規范。目前在我國,雖然保監會在監管費、銷售渠道等方面給予了政策支持,但政府的推動力還不夠。此外,我國針對小額人身保險的法律規范尚不健全,法律方面的缺失容易引發保險糾紛。
如何有效推行農村小額人身保險
有效控制風險同時確保高效理賠。保險責任與除外責任的設定應盡量選擇明確、方便核查的責任,并且賠償方式盡量統一,同時加強對理賠人員的專業培訓,并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另外,政府可制定法令或獎勵措施以激勵保險公司加快理賠,選擇將保險金直接交給受益人的支付方式可以緩解小額保險的理賠難題。
盡快建立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統一的數據系統。承辦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應全面系統地記錄好每一份保單的承保、繳費和理賠狀況。全國應建立統一的數據庫,采用統一的資料匯集、整理方式,以實現資源共享。同時,應加強與小額保險業務發展較好、保險目標群體狀況與我國相似的印度等國的經驗分享和數據交流。
增強農民群體的保險意識,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可以借鑒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成功經驗,政府可在保費征集、保險宣傳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政府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會有力促進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的開展,政府支持保險知識的宣傳將有助于提升農民群體的保險意識。文化站、廣播站等公共機構已在農村地區發展得較為成熟,保險公司可加大與這些公共機構的合作,借用其機構網點進行宣傳和銷售,從而有效降低經營成本。另外,與農村合作社等農村小額金融機構合作來推廣與小額信貸相配套的小額人身保險業務可達到“雙贏”效果。(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