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芳
【摘要】社會經濟發展迫切需要才思敏捷、富于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和較高的創新能力。在成人教育中要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及教學體系,建立有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環境。
【關鍵字】創新型人才 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 成人教育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時代帶來的是全球化更激烈的競爭。然而,一切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擁有高素質的科學技術人才,國家的綜合競爭能力才會更強。因此,“國家的興衰在教育”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以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重點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我國當前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務。在知識經濟時代,成人教育工作不應只是消極地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強調其上層建筑屬性,只看到其被動從屬的一面,而應該充分發揮其對社會發展的主導和先行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保持強有力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模式,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創新型人才的內涵
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性思維、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人才。創新人格是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方法論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等眾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是創新型人才表現出的整體精神面貌。具備創新人格,才具備了獻身科學、獻身人類事業的內在動力和堅強意志,才具備敢闖、敢冒險、敢于懷疑和批判的科學精神。沒有創新人格,人的創新潛能很難充分發揮。創新型人才首先具備創新意識,在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中,涌動著強烈的創造欲望和激情。其次要有創新思維,必須打破常規突破傳統的觀念。第三要有創造性能力,具備淵博的知識、廣博的視野和綜合、交叉、開拓新領域的能力,掌握吸收新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方法論。
創新思維是指對事物間的聯系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創造出新事物的思維方法,是一切具有嶄新內容的思維形式的總和。創新思維是以新穎獨特的方式對已有信息進行加工、改造、重組從而獲得有效創意的思維活動和方法。因此創新思維是人們自覺地、能動地綜合運用性和開拓性成果的一種思維。一切需要創新的活動都離不開思考,離不開創新思維,可以說,創新思維是一切創新活動的開始。
創新能力是指一個人產生新思想、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如產生新的設計、新的工藝、新的方法、新的理論、新的發展能力等。簡言之,它是一個人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發現矛盾、提出假設、論證假設、解決問題以及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發現新問題從而不斷推動事物發展變化等。創新能力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創新激情、創新思維、科技素質。創新激情決定了創新的產生,創新思維決定了創新的成功和水平,科技素質則是創新的基礎。
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措施
教師要有創新的教育觀念。創新的核心在于新、創新的本質在于突破,創新的基礎在于掌握已有的知識和信息,不斷突破常規,發現或產生某種有價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動。創新教育是以繼承為基礎,以發展為目的,以培養人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它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教師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轉變教育觀念。為了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需要,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我們需要解決的是教育理論、教育思想體系的變革,具體到教師個體教育觀念的轉變。在素質教育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個原則始終是課堂教學卓有成效的前提。一個有創新能力的教師不只是上好一節課,而是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案例式等現代教學方法,把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即獲得知識的方法、途徑交給學員,發揮學員的聰明才智,開拓學員的創新思維。
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創造良好環境。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學員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正如諺語所說:“天助自救者”。要使學員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會成功,教師應注重對學員的自主學習的培養和強化。學員是課堂教育的主體,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在實施過程中創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為創新思維的培養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應讓每一位學員明白,創新并非天才才有,創造存在于我們工作、生活、學習的每個地方,人人都有創造的天賦。陶行知先生曾做過精辟論述:“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惫沤裰型?,大到高技術領域,小到日常用品的發明,并不都是科學家、著名發明家在實驗室里完成的,往往是業余研究的成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首先要做到給學員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支持性環境,教師要尊重、理解、關心、幫助、支持、賞識學員,使他們能在周圍人的支持下身心愉悅地學習、思考。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培養學員去探索、去創新。其次要做到幫助學員樹立自信心,能體現自我,勇于自我實現,相信自己能行,從而滿懷信心地去創造性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就要有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學員有“安全感”,思維才能敏捷,才可能去創造。在課堂上要讓學員主動參與,只有在“活動”起來、“活”起來的過程中,才可能有所創新,才會有創新的念頭。
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提高學員的學習能力。人的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學員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才能激發起巨大的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促使自己更好地組織學習活動,獲得較牢固的知識。這就是非認知因素的興趣對學員學習能力的形成所起的始動和引導作用。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除了對學員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使學員明確學習的意義外,教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努力提高學員藝術修養。教學中要喚起學員的求知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學進程。二是要讓學員享受成功樂趣。增強學員的自尊心、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三是要建立融洽的師生感情。教學不僅是師生之間的知識傳遞過程,同時也是師生的感情交流過程,情感對學員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的傳遞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師生關系融洽,便會促使學員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并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他所學的知識上,表現出樂學和好學的心理傾向。學員的學習能力,主要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在有意識的學習實踐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離開實踐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因此,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同課堂教學中學員對知識的掌握同步進行,要同課內外學習實踐相結合,要從培養學員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逐步讓方法化為習慣,讓習慣上升為能力。所以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方法上要注意滲透性,要在各門課程的教學中,從各學科、各活動的特點和學習實際出發,進行學習能力的滲透教育,寓隱形的學習能力發展于有形的教育活動之中。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有利于完善學員的創新思維,提高學員的創新能力。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有利于發展學員的想象力、直覺、感性力等形象思維,有利于培養學員定量分析的邏輯思維。思維方式的完善直接有助于創造。研究表明,在一定邏輯思維的基礎上,形象思維,特別是想象是創新的源泉。想象與感覺、知覺、記憶等心理活動結合在一起,有助于人們更廣更深刻地認識世界,從而促進人們的創造性研究,提高知識創新能力。科學史表明,想象力是個體智力活動富有創造性的重要條件,而豐富的想象正是通過文化素質教育,特別是通過文學、藝術的教育培養起來的,它對完善人的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茖W發展的實踐證明,創新思維不僅來源于對問題的深入研究,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礎知識和寬廣的知識面,有豐富的知識才能產生聯想和綜合,才有新的思想產生,只有知識量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能產生新的思想。有成就的科學家極少是只通一門的專才,絕大多數都是以具備多學科知識取勝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必須要有廣博的知識作基礎,而這種基礎只靠專業教育是難以形成的,必須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可以彌補專業教育的不足,擴大學員的知識面,打開學員的視野,為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打破學科型教育體系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經之路。長期以來成人教育沿襲的是學科型教育體系,它主要有兩個特征:一是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中心,缺少其他的實踐性環節;二是課程內容過分強調系統性、完整性,理論與實踐缺乏溝通,造成二者脫節。試想,這樣培養出的人才肯定不是應用型的人才,從而造成畢業生需經較長時間的崗前培訓才能適應需要。因此,必須打破學科型教學體系,建立以創業能力為中心的教學體系,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講,要切實加強實踐課程和教學環節,面向工程、面向實踐、面向問題組織教學,把學習、研究、生產合為一體,從而提高學員的創新能力。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當今成人教育的重要課題,今天的社會發展更新,迫切需要才思敏捷、富于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人才。沒有創造就沒有社會的發展,而成人教育的對象是社會直接勞動者,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骨干,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作者為中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委員會黨校副教授)
延伸閱讀
創新型人才
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靈魂。對于企業來說,創新更是其發展壯大不竭的動力支撐。而創新的關鍵在于擁有創新型人才。
謂創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現出靈活、開放、好奇的個性,具有精力充沛、堅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豐富以及富于冒險精神等特征。從一般意義上來審視,高校培養的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人才。所謂創新型人才不僅是全面發展的人才,還是充分發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對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較大貢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