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磊
【摘要】近兩年來,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又一次形成熱潮。網絡文學激發了影視制作公司的投資熱情,同時原創文學網站的商業化進程也推動了網絡文學影視改編的發展。隨著網絡文學影視改編日趨成熟和理性,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這一熱潮仍將繼續
【關鍵詞】網絡文學 影視改編
網絡文學的高性價比激發影視制作公司的關注與投入
自從2000年在網絡上風靡一時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后,具有高人氣的網絡文學作品便成為眾多影視制作公司爭奪的目標。然而,在高調的版權爭奪宣傳大戰背后,不能掩蓋的是一部部在網絡,甚至在圖書出版領域大獲成功的網絡文學作品在影視領域頻頻遭遇“滑鐵盧”。無論是開網絡文學影視改編之先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亦或是曾經引起一股“遺忘”熱潮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都擺脫不了同名電影票房失敗,同名電視劇收視率平平的結局。
這一“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況使網絡文學影視改編陷入了某種低潮,直到2007年華映電影高調購入盜墓小說《鬼吹燈》的影視改編權,近兩年來,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又一次形成熱潮。網絡文學相對低的版權費和高人氣所形成的性價比激發了影視制作公司的投資熱情。網絡文學的性價比體現在其相對低的版權費和高人氣所形成的綜合效益上。勿庸置疑,一部好的劇本對于影視作品的成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知名作家和編劇的版權費較高,一般作家與編劇的創作質量相對較低,因此,網絡文學為影視制作公司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或者說新的方向,即用相對便宜的價格獲得已具備廣泛受眾基礎的作品。
網絡文學在網絡發布階段就已累積了較高的人氣。雖然很多網絡文學作品在很多方面與知名作家和編劇的作品有一定的差距,但高點擊率背后的強大讀者群,以及由此產生的話題效應與關注度卻有效地縮小了這一差距。此外,網絡文學的創作是一個極其動態的過程。從作品開始在網上發布到結束,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命運的變化,甚至最后的結局安排無不滲透著讀者的影響。最為直觀地體現了讀者的喜好,受眾的審美期待,這正是影視制作公司求之若渴所在。
理性化運作使網絡文學影視改編日益成熟
在影視制作公司與網絡文學原創網站的共同推動下,網絡文學影視改編在近兩年形成新一輪的熱潮可謂是順理成章。同時,與網絡文學影視改編早期發展相比,這股熱潮顯得更為理性和成熟。為了避免相當一部分由網絡文學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在實際播映中的反響平平,影視制作公司在對網絡文學作品的選擇和運作方式上采取了與以往不同的措施,這也使網絡文學影視改編呈現出新的傾向與特點。
當影視制作公司意識到具有高人氣的網絡文學作品并非百試百靈的“萬能藥”,一個好的故事只是影視作品能夠獲得成功的重要一環,而不是唯一條件以后,他們才真正開始以理性的態度面對網絡文學作品影視改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已更加重視改編的可操作性,作品題材也趨于多元化。最大化地利用網絡文學的廣泛讀者群,注重改編的可操作性,加大對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制作和宣傳的投入,這才是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同時也是網絡文學影視改編能否延續熱潮,朝著更為合理方向發展的基石。
影視作品具有鮮明的大眾文化色彩,而網絡文學最大的特質便是其平民化與娛樂化,這為網絡文學與影視作品的互動提供了天然的橋梁。網絡文學的高人氣與低版權所形成的性價比激發了影視制作公司的投資熱情,同時也促使商業化背景下的原創文學網站將影視版權的推廣作為發展的重點,這為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和發展良機。近八年的網絡文學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嘗試與實踐使業界對于網絡文學影視改編的態度更為理性和成熟。而網絡文學自身在網絡和圖書市場上的蓬勃態勢又為網絡文學影視改編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如從2006到2008年全國暢銷書排行榜中,網絡文學幾乎占據了三分之一的江山。而網絡文學自身在網絡和圖書市場上的蓬勃態勢又為網絡文學影視改編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相信在這一兩年間,網絡文學影視改編還會延續較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必須指出的是,網絡文學是否能長期持續受到影視界的青睞還有待于更多的由網絡文學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在票房、收視及口碑上的成功。也因此,已經投入拍攝或進入前期策劃階段的《鬼吹燈》、《山楂樹之戀》等作品的市場反響將對網絡文學影視改編的進一步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