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紅 張 濤
摘要:根據近三年來對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情況的統計,分析了《模具結構》課程教學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典型零件設計過程”的教學實施方案。
關鍵詞:數控技術;模具結構;設計過程;課程改革
《模具結構》課程是高職院校數控技術專業的一門重點課程,該課程理論性較強,學生學習起來往往缺乏興趣。如何做好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職業能力,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擬以數控技術專業為例,分析課程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提出課程的教學改革及實施方案。
《模具結構》的課程教學目標
我院從2003年開辦兩年制高職數控專業以來,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通過開設《模具結構》課程,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擴大了學生的就業范圍。
就我院近三年來數控專業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統計來看,由于學生不僅具備較強的機床操作能力,而且能熟練運用三維軟件,很多學生畢業后從事的都是與模具相關的職業,工作崗位多是模具的制造、加工和裝配,少數學生還進入模具的研發、設計部門。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讀懂典型的模具結構圖,掌握必要的模具結構知識,為能夠進行簡單的模具結構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模具結構》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教學目標特點不鮮明目前,模具專業是熱門專業,很多學生也愿意學習模具課程,希望多掌握模具的相關知識。但限于課時,非模具類專業的“模具結構”課程不可能面面俱到,成了“壓縮餅干”,學生學起來很吃力。培養目標的不明確造成教學的隨意性較強。
缺乏合適的教材 現有教材多是模具專業教材,例如,《冷沖模結構設計》、《塑料模結構設計》等,專業性較強,適合非模具類專業的教材較少。圖書館的參考書也多是“大部頭”,數控專業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困難。
缺乏實訓條件從實踐環節看,該課程對實訓要求較高,需要大量的模具實物及昂貴的配套機械設備。硬件條件缺乏,造成實訓很難開展。模具專業學生尚且如此,掌握模具知識較少的數控專業學生缺少實訓,教學將更難有效開展。
教學手段單一該課程理論性較強,加上傳統教學模式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的缺陷,使得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學生大部分時間接觸的是書本上的結構圖和理論計算,對于真正的模具實物認識甚少。空洞的理論、抽象的結構、枯燥的計算讓他們對學習模具知識缺乏興趣,以致學習自主性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
《模具結構》課程的教學實施方案
本課程與本專業其他課程的關系本課程于第四學期學生完成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如機械制圖及計算機繪圖、工程材料及熱加工、數控編程與加工、數控加工工藝等課程學習之后開設。學生已經掌握了讀圖、工程材料的選擇、零件的加工、三維軟件的使用等能力,這些都為模具的設計和加工奠定了基礎。

選擇教學內容,編寫校本教材由于本課程的教學對象是數控專業學生,在課時和課程的開設方面有別于模具類專業。該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崗位很多都與模具有關。單一的教學體系不能拓展學生對模具的全面認識,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筆者經過多輪的教學實踐,編寫了該課程的校本教材。教材的編寫以“必需、夠用”為原則,主要選擇典型的冷沖模和塑料模,另外附加部分其他類型的模具,如壓鑄模、擠出模等。在內容設置上更加緊湊,分為重點講解部分、選講部分和課外閱讀部分。這樣既能滿足基本教學需要,同時也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教材體系結構詳見圖1)。第一階段介紹模具的相關知識,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模具產品、模具結構以及模具工業的重要性和發展目標,讓學生在認識、了解模具后再進行系統的學習。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為“設計工作過程”,介紹沖壓模具和塑料模具結構設計。此教學方法能夠結合高職學生特點,打破傳統的教材模式,不是全盤進行理論講述,而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舉出設計實例,有針對性、有步驟地分析。第四階段列舉一些其他的模具結構,擴展知識儲備。

改革教學模式,以典型零件的模具設計過程進行教學原先的課程講授多是按照“學習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進行。本課程打破傳統的教學過程,以零件的設計工作過程為導向,先提出問題,然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講授知識,讓學生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帶著工作任務去學習。以某典型沖壓零件的模具設計為例,首先,布置任務,給出零件,設計該零件的模具(見圖2),其次,以“以模具的設計過程”進行教學(見圖3)。
開發模具庫,為課程教學提供虛擬的仿真環境由于實訓條件不足,筆者針對非模具類專業,設計了模具拆裝及典型零件加工的模擬教學環境,利用UG建模多套典型模具結構,并制作拆裝動畫,彌補了當前教學資源的不足,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形成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課程改革是教學模式、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這些也是改革的實質和關鍵。這幾方面相得益彰、互相促進,共同促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培養具有高職特色的創新型技術應用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琦.行動導向在模具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
[2]張光躍,袁玲.《數控機床電氣控制》課程體系的重構[J].職業技術教育,2008,(11).
[3]蔣乃平.論課程綜合化[J].職教通訊,1999,(7).
[4]張總.淺議高職《冷沖模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7,(10).
作者簡介:
王秋紅(1982—),女,黑龍江七臺河人,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為數控技術、模具。
張濤(1982—),男,安徽蕪湖人,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為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