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光明

“在世界汽車業面臨危機、財務狀況緊縮的情況下,全球汽車巨頭都踴躍地參加此次上海車展,創下了展覽面積最大,參展商最多,人氣最旺歷史紀錄。”
“在世界汽車業面臨危機、財務狀況緊縮的情況下,全球汽車巨頭都踴躍地參加此次上海車展,創下了展覽面積最大,參展商最多,人氣最旺歷史紀錄。”中國國際貿促會汽車分會副會長王俠在上海車展開幕前頗為驕傲。
危機中的避風港?
在今年的車展上,外國汽車跨國公司由13款概念車首發,專門辟出了一個場館集中提供頂級豪華車展覽,國內六大汽車集團悉數參展,自主品牌將集體亮相。這是上海車展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盛景,世界汽車公司也從未像這次來得如此齊整,規模之大更出人意料。王俠說,上海車展從規模和人氣上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車展。從參展商的踴躍程度來看,上海車展已然成為世界矚目的重要車展,甚至超過了國外一些著名車展,由此表明,中國市場對世界汽車的吸引力已上升為巨大的信心。
值得關注的是,大眾、豐田、通用三大巨頭,都以A級車展的最高規格參展,不僅展覽面積增加創歷史新高,而且在展車數量和新車發布,以及新技術展示等方面將有很大的突破。寶馬、奔馳也都跟進,展覽面積都比上屆大大擴大。而作為主場的本土汽車及自主品牌,也將以全新的陣容出現在上海車展上。據悉,對于今年上海車展,國內外汽車企業都做了精心準備,寄予了很大的期待。
王俠認為,上海車展受到國外汽車巨頭及世界汽車的重視,主要是基于中國市場的需求和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如今,世界各大汽車公司紛紛都把上海車展列為本土車展以外最重要的車展,或是第一和第二大車展。有些公司為參加上海車展取消了其他的國家的國際車展,把參展的預算省下來都投入到上海車展上。如今年的底特律車展,不少公司就沒有參加。同樣,今年的韓國車展也是如此。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上海車展在世界汽車市場處于風云激蕩之時,為各大廠商提供了安全的避風港?
中國汽車市場和未來的走勢吸引了外國車商,重要的是中國穩定的經濟發展將給他們提供巨大商機。如美國三大汽車商悉數參展,在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下積極參展,使得上海車展在世界車展陣營中凸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同樣,日本的三大汽車商也是咄咄逼人,尤其是豐田公司,以本次45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攜50款展車、8款新車和5款概念車參展,直接挑戰大眾公司,成為本次車展最大的看點。觀察人士分析,這預示著德系和日系兩大車系的比拼已經接近于“直接交火”。
此外,作為主場的本土汽車將如何表現,也是此次車展最值得關注的熱點。目前來看,中國六大集團(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齊聚展廳,整體出擊,表明中國軍團將首次浮出水面,顯示出本土汽車的力量。或許,這將由此宣告上海車展“喧賓奪主”的尷尬時代行將結束,本土汽車將會成為車展的主角。
車展是沖著市場而來的。王俠說,國外的著名車展也都是以本土汽車為主。無論是東京車展,還是底特律車展,包括法蘭克福車展,都是本土汽車在唱主角。那么,今年的上海車展是否會成為歷史的轉折點,就看中國軍團的表現了!
豐田有句名言,自己的城池自己守衛。國際車展是檢驗本土汽車守衛本土市場能力的試金石。面對產品和技術的比較,口號與底氣,豪言與實力都將在實際的比較中顯示高低。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車展是最真實的廣告,也是對未來做出判斷的最好藍本。所以,本次上海車展格外引人關注,關鍵就在這里。
上海車展缺少的是什么?

氣,上海車展躋身國際A級車展之列,一點都不過分。在亞洲,它完全可以與東京車展比肩。在歐美,與巴黎車展和底特律車展相比,也絲毫都不遜色,即使與法蘭克福、日內瓦車展相比,也矮不到哪里去。
一個事實可以證明。不久前,韓國舉行國際車展,美國和歐洲的汽車廠商都取消了參展,而紛紛涌入上海,并且表示出極大的參展熱情和戰略主張。而從另一個方面看,當世界汽車在經濟危機中風雨飄搖、美國汽車業面臨破產邊緣時,中國的汽車業卻蒸蒸日上,新車排隊上市,好不熱鬧。相比之下,中國成了世界汽車市場復蘇的救生圈。
瑞士日內瓦車展為何能被列為全球五大車展之一?它的人口并不多,每年的汽車銷量也不比中國高,但它就辦成了各大車商必去不可的國際性大車展。原因何在?關鍵是它對全球汽車發展潮流的影響,而不是舉辦地的市場容量有多大。事實上,世界五大車展除了有帶動潮流的能力外,還有其輻射能力,它超越了舉辦的城市、國家,遠及整個地區甚至全球。
再看一下中國的車展,其影響力有多大呢?的確,各大汽車公司的董事長和CEO來得越來越多,但他們不過是想增加相關廠家在中國的產品銷量,與中國以外的市場毫無關聯;展出的概念車也是越來越多,但更多的是讓中國人過過眼癮,熱鬧熱鬧,這些概念車與觀眾也毫無相干,因為他們更關注的是“翻版”汽車。
在一個靠“翻版”汽車支撐的市場舉辦車展,就算來了多么高級的公司高管,就算展示了多少高技術含量的概念車,就算有多少全球或全地區首發車亮相,也不過是一個形式上的國際性車展,想與全球的五大車展平起平坐,還言之過早。
車展是一種表達話語權的方式。車商都喜歡來上海參展,認為上海有眼界,有鑒賞力。因為這是汽車游戲的門檻,亦是衡量底氣的試金石,更是企業發表戰略主張的講臺,以及文化角力的戰場。
但我們應該看到,這些都掩飾不了以往的事實:即集20多年辦車展的經驗積累,與其說上海車展像個學會了模仿的奢華廟會,還不如說,它更像一個失去文化支撐的名利場。這既是上海車展與國外一流車展的差距,也是值得關注和思考的現象。就像一幅畫,并不在于技巧的賣弄,而是力透紙背的內涵。
這背后意味著什么?上海車展也許是最摩登的,但很難說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個性。具體就車展本身而言,還缺少與上海這座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內核,以及思維的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