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江 陸陽陽 江家岱

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無知和逃避。瞞報并不能幫助你控制疫情,反而會加重疫情的擴散,形成惡性循環。
今年的手足口病疫情似乎比往年來得更早、更兇猛,衛生部4月10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從今年年初到4月7日,網絡直報顯示全國累計報告手足口病例11.5萬例,其中重癥773例,死亡50例,在死亡病例中,山東菏澤13人、河南商丘11人、河南開封5人。報告病例比較多的是河南、山東、江蘇、廣西、安徽等10個省份。這10個省份報告的病例數,占到了總病例數的80%,報告的病例以嬰幼兒為主,5歲以下占到了94.8%,3歲以下占到了77.6%。
手足口病的傳播究竟有著怎樣的特點,如何防治,今年疫情的暴發又反映了怎樣的問題?記者就此采訪了曾被廣東省政府聘請為“廣東省SARS疫苗專項組副組長”的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陸家海。
人禍比疫情更可怕
《新民周刊》:很多家長都關心手足口病的治療手段,以及是否會有后遺癥。
陸家海:目前尚沒有針對引起手足口病兩種病毒的特效藥物,主要采取的治療方法為對癥治療。早期,有些會采用注射免疫球蛋白增加抵抗力的方法,但實際效果一般。實際上,對于手足口病主要是迅速確診,馬上加強對癥治療來防止并發癥的出現,然后再配合合理的營養膳食,一個星期內就可以治愈。
至于復發,一般情況下,和其他普通病毒性傳染病相類似,復原的患者體內都會產生病毒抗體,不易復發。但是有一種情況就是EV71腸道病毒感染的患者在康復以后,有可能會再次感染科薩奇A16型而復發,不過在現實情況中,比較罕見。
《新民周刊》:現在尚未進入疫情高發期,面對已經發生的多起重癥與死亡病例,不少家長心存恐慌,您作為一個專業人士有怎樣的建議?
陸家海:首先,這說明經過2003年非典疫情后,國民健康意識有了很大提高。過去,我們國家對于一些突發性的傳染病信息渠道不暢通,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后,這方面情況得到了很大改善,包括疫情的公布、信息的交流都已經逐漸暢通、透明。但是在信息暢通的情況下,媒體的正確引導非常關鍵。現在媒體對于一些公共突發性傳染病并不專業的報道無形中對老百姓形成了心理壓力,個別媒體用聳人聽聞的詞語過分夸大疾病危害性。
媒體應該正確地告訴大家疾病是怎么回事,如何發生的,又如何去應對。
《新民周刊》:您怎么看待個別地區在手足口病疫情方面的瞞報現象,他們解釋的理由之一就是初期的誤診。
陸家海:手足口病和其他的一些疾病比如皰疹有一定的相似癥狀,但是因為手足口病已經被國家納入到了丙型傳染病的管理,所以如果參照國家衛生部的診斷標準,我認為診斷并不會太難。在手足口病易發的季節,且發病對象主要為兒童,臨床上初期有發熱征兆,然后再查驗口腔、手、足的黏膜部位是否出現丘疹等等,若滿足這些條件一般可以確診。
作為一名醫學工作者,對病人負責是最基礎的職業道德。個別地區出現瞞報的情況,這還是由于當地政府考慮到政績總是不愿意讓傳染病的信息公開、透明。
這樣的觀念是極其錯誤的,只有當大眾都理解疾病是可防可治并客觀看待,然后領導把政績工程和傳染病劃清界限的時候,疫情才會得到有效有序的控制,瞞報現象自然也會消失。
我認為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無知和逃避。我要告訴那些思想落后的政績干部,瞞報并不能幫助你控制疫情,反而會加重疫情的擴散,形成惡性循環。
防治要遵循及早原則
《新民周刊》:您對臺灣省1998年暴發的手足口病疫情有所了解嗎?他們當時用了什么方法才控制住疫情?
陸家海:1998年臺灣省發生的疫情相當嚴重,當年6月和10月兩次累計共出現十幾萬的感染病例,重癥病人更是達到了478例,大部分都是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病例大多是死于手足口病所并發的腦膜炎和心肌炎。
臺灣當時采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來增加機體抵抗力,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對待手足口病的原則仍然是及早確診、對癥治療、加強護理、貫徹隔離。
《新民周刊》:針對某些地區出現的大面積手足口病感染的情況,您有什么應對建議?暫時關閉幼兒園對控制疫情傳播有幫助嗎?

陸家海:傳染病的防治要遵循及早原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只要是傳染病,確診之后一定要隔離。這和小孩生了水痘要在家休養康復才可以去學校是一樣的。
其次,對患兒所接觸的日常用品必須用醋、甲醛、洗滌用品進行徹底的消毒。做好隔離工作是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的最有效手段。與之相配合的工作就是CDC系統及時的疫情報告,并提高檢測的敏感性。但是我覺得沒必要像當時非典一樣搞得人心惶惶。
至于幼兒園放假休息,是根據患兒易感的特點而制定的相應措施,讓孩子們回到家中同時加強健康教育還是十分必要的。
《新民周刊》:為什么我們就不能研制出一種針對手足口病的疫苗呢?
陸家海:疫苗牽涉的技術環節比較復雜,是否有效?有沒有合適的動物模型?對動物有效是否意味著人類同樣適用?人體還需要經過一期、二期、三期臨床試驗,解決所有的問題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國外對于手足口病的治療也是采用對癥治療的方法,隔離,然后自然康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手足口病引起的癥狀一般不會太嚴重,只有1%~5%的患兒會引起腦膜炎的癥狀,而即使并發腦膜炎,也并非無法醫治,極個別案例才會導致死亡。目前國內外包括我領導的科技小組都在對病毒在個體反應上的差異進行研究,估計和基因多態性有關。我們國家正在加緊這方面的技術攻關和研究。
我覺得應該像非典一樣,政府考慮設立手足口病的專項基金,發動全國的技術力量共同研究。針對病毒流行的相關情況和病毒變異的最新變化搞一個專項研究組并配以專項經費。
提高全民健康意識
《新民周刊》:我們發現,手足口病的重癥病例主要發生在一些經濟條件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您認為這當中有怎樣的關聯?
陸家海:首先是農村的衛生環境。糞便裸露在外的廁所、不干凈的水源、家中散養的家禽,這些都是有利于手足口病病毒傳播的。同時在農村,家長們往往忙于打工或者種田,對孩子的病情關心不夠,草草地吃點藥就過去了,導致病情不能被及時控制。
其次是衛生條件的不足。無論是基層醫院的醫生還是設備,都可能因為達不到技術要求而無法確診。在轉診過程中嬰幼兒病情逐漸加重,也是導致重癥及死亡病例出現的重要原因。對于手足口病來說,如果一旦發現疑似病例,就應該盡早送往當地的疾控中心系統。因此完全應該參照2003年非典的診斷方法對疑似病例進行上報,由高等級的CDC系統進行確診。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農村的健康意識不夠。很多地區還沒聽說過手足口病,因此把它當作一般的感冒發燒或者其他病處理,更有甚者用沒有科學依據的土方子,對于手足口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控制。農村對病情認識的不夠導致病情最佳的治愈時段錯過。而且在農村,對個人衛生習慣的不重視,使得傳染病輕易地肆虐。加強對農村醫療機構的建設,特別是加強農民的健康意識,刻不容緩。

《新民周刊》:從長久角度,您對防范手足口病有怎樣的建議?難道以后我們每年都要疲于被動應對手足口病?
陸家海:手足口病在我國實際已經流行了好幾年,最近兩年由于疫情信息的公開和疫情大面積的蔓延才逐漸得到各方的關注。而春夏換季時期的氣候變化很容易引發疫情。其實無論是對付手足口病,還是其他如流感等春季傳染病,加強個人健康教育、樹立個人衛生觀念最為關鍵。再好的藥物都不如實實在在深入民心的健康教育有用。
我們要樹立全新的觀念,要考慮到投資健康教育遠比亡羊補牢的性價比更高。比如說,我們能不能概括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原、傳播途徑、治療方法、預防措施,然后做成通俗易懂的順口溜或者FLASH呢?現在公交車上電視屏幕上到處可以見到各種相聲小品的動畫,那么為什么不可以同樣做些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的手足口病的預防宣傳動畫大范圍播放呢?
我想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困難吧。還有,能不能針對手足口病做成一分鐘以內的公益廣告片,然后在《新聞聯播》之前播放呢?媒體不要光想著商業廣告的利潤,留個幾十秒給這類公益廣告可以嗎?
點點滴滴的教育方法有很多,水杯甚至麻將上完全可以印上相關的手足口病知識,事在人為!我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舉措所花費的費用遠遠低于被動撲滅疫情、研制特效藥所付出的代價。廣告詞我都想好了:只要清潔你我他,手足口病不可怕!
其實,無論是疫苗的研制還是疫情監測系統的完善,都可以歸結為治標的工作。治標還是治本,政府應該做出自己的選擇。
《新民周刊》:您的意思是,提高全民健康意識和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才是政府更需要考慮的問題,才是治本?
陸家海:正是!自2003年“非典”后,國民的健康意識其實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請記住,那是我們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
慘痛的歷史不該重演,也不能重演。盡管如今手足口病疫情仍在控制下,但是防患于未然,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我們更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