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生

曾幾何時,車展自主品牌展臺上“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冷落場面,一下子成了和和美美的“全家福”。
實話實說:上海車展上,國際汽車的“6+3”巨頭們風光遜于以往。由于危機,不少巨頭面臨虧損、破產、裁員……而中國的自主品牌,卻像許三多一樣,靠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從車展上的配角,成為不可忽視的中堅。
看看奇瑞,本屆車展的展出面積達2600平方米,展出4個品牌共30多款車型;而吉利的參展面積,也達到2000平方米,共展出3個子品牌旗下多達22款新車。國內六大汽車集團——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將在本次車展上首次以集團而非下屬合資企業的身份攜手亮相,已經連續兩屆缺席上海車展的東風汽車集團,將首推乘用車和商用車同時參加上海車展。
從加入世貿的那天起,中國的民族自主汽車品牌,就一直讓國人憂心忡忡,在強大國際品牌咄咄逼人的攻勢下,它們會不會被扼殺在襁褓中?如今8年過去了,自主品牌首次在全球頂級汽車盛會上陣容整齊地亮相,在經濟景氣陰云籠罩的今天,尤為難能可貴。
多品牌
作為中國自主品牌的雙子星座,奇瑞和吉利在本屆上海車展上不約而同地實施多品牌戰略,奇瑞的展臺上出現了3個全新的品牌LOGO,而吉利的展臺上,母品牌吉利之下,也出現了3個陌生子品牌標志。曾幾何時,車展自主品牌展臺上“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冷落場面,一下子成了和和美美的“全家福”。
奇瑞剛于3月份發布的“瑞麒”、“威麟”高端品牌,加上原有的奇瑞和開瑞,一共4個品牌,排出32款新車的龐大陣容。
與其他參展車企不同、也與以前參展的模式不同的是,奇瑞此次并沒有展出概念車型。在32款整車展品中,所有的參展車型都將于2010年底前全部實現量產。回想奇瑞在2004年北京國際國際車展亮相時,只有4款產品,1款概念車參展,真是不得不刮目相看。
吉利的多品牌戰略與奇瑞有所不同,它提升的方法是把吉利作為母品牌,而推出3個不同定位的子品牌,其中全球鷹的LOGO即是懸賞百萬而征得的設計,品牌形象為“時尚、激情、夢想”,是吉利的主打系列,本次一共展出了8款車型,包括了兩廂、三廂、SUV、廂式車等多種車型,并有一款智慧吉利概念車、一款號稱“吉利的勞斯萊斯”的GE豪華車;而帝豪的品牌形象為“豪華、穩健、力量”,是高端系列,包括了兩廂、三廂、SUV、MPV、皮卡等;上海英倫的品牌定位于“經典、英倫、貴族”,包括3款車型;此外,吉利還展出了2款技術系統展品:GTSM安全智能系統以及EEBS混合動力系統。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展臺上的22款新車無一是在產車型,除了1款概念車之外,其余的全部都是即將量產,這與幾年前吉利那一款只能看不能開的“城堡”概念車相比,概念終于變成了現實。
多車型
奇瑞汽車董事長、總經理尹同躍曾經說過,自主品牌要“多生孩子好打架”,然而“生孩子”是需要有“開發”能力的,本屆車展上,除了奇瑞和吉利排出了強大的新車陣容,其他自主品牌車企,也不斷擴充自己的產品矩陣,向更多的細分市場進軍,顯示了自主品牌對于市場的認識更加深入。
與奇瑞同處安徽的江淮此次在C級車賓悅、A級車同悅、SUV瑞鷹之后,在本屆上海車展上又推出了針對A0級市場的小車A0、針對B級車市場的B926、B級車平臺上的小型MPV—BMPV,從外形上來看,這些車型的設計相當成熟與精致,也因此,江淮乘用車將覆蓋C級、B級、A級、A0四大級別,同時擁有轎車、MPV和SUV等各類車型,成為自主品牌中產品線最完善的廠家。
眾所周知,長豐汽車的產品一直以來都是SUV和皮卡,在本屆上海車展上,長豐不僅推出了外形酷似奧迪Q7的跨界車獵豹CS7、全尺寸美式皮卡飛豹CT5以及首款混合動力SUV,還首發兩款全球戰略轎車——CP2與CP23。CP2的外形酷似Volvo S40,軸距約為2640mm,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上市,競爭對手鎖定了凱越和伊蘭特悅動,預計售價10萬元左右。CP23則是一款轎跑車。長豐汽車董事長李建新表示:“長豐今年會有很大發展,很多企業做減法,長豐卻是要做加法。”CP2及CP23的加法,就令長豐從一個“SUV世家”開始向綜合型乘用車企轉變。

Crossover是目前車型發展的潮流之一,華晨駿捷的基礎上,已經有了三廂、兩廂FRV、WAGON以及中華酷寶等多個車型,而FRV-Cross則是華晨在上海車展上推出的跨界車型,華晨可以說是國內目前在一款車上進行“深耕”的最成功的廠商之一,標致引以為豪的“瑪格麗特計劃”也有了中國版本。
SUV同樣是自主品牌廠商們進軍的主要細分市場之一,海馬汽車在本屆車展上將發布一款SUV “S3”,以及一款小型兩廂車M2。海馬汽車可以說是中國唯一在“市場換技術”中獲得勝利的企業,它根據馬自達提供的技術,已經成功地開發了屬于自己的產品,根據媒體披露的相關照片,這兩款車在外形上,分別與馬自達丘比特SUV和馬自達2小車相似。另外將推出SUV的還有上海汽車的榮威,這部SUV是上汽在雙龍享御平臺上推出的。一向生產小車和微車的長安,在本屆車展上也將推出一款SUV的概念車,該車為雙門三座的小型運動越野車,采用鷗翼門的設計,定位城市型SUV。
而在最近兩年,憑著F3的成功,比亞迪有成為新一個奇瑞的趨勢,它的最新方向是MPV,除了電動車外,本屆車展還將展出一款外形與豐田大霸王相似的MPV,以及一款與豐田卡羅拉相似的緊湊型轎車F5。
而中國第二大汽車企業——東風汽車公司,也在此次車展上首次展出其第一款自主品牌轎車。該車將是一款1.6升排量的緊湊型車,以風神品牌發布。
多技術探索
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本屆車展自主品牌車廠探索的重點。
上海汽車展出榮威N1概念車,把在榮威550上已經獲成功的“數字化轎車”概念進一步推進,它已經由“數字化”進化為“網絡化、信息化”,將延續榮威的創新理念,繼續引領車市數字科技進程。同時這款車也被稱為離量產最近的概念車,上汽透露,榮威N1概念車的量產車將在2010年推出。
而環保新能源更是各家自主品牌所關注的重點,奇瑞專門開辟了新能源體驗區,集合了瑞麒M1EV純電動車、瑞虎3EV、風云2混合動力、A3混合動力。其中瑞麒M1-EV和瑞虎3EV都是純電動車,瑞虎3EV采用375V 80Ah鋰離子電池和額定值45KW永磁同步電機,峰值功率可達到90KW,最大扭矩215Nm, 從0到50公里的加速時間小于5秒,最高車速可達每小時135公里。慢充220V民用電源,一次充電續航里程可達到150公里,充電時間僅用6-8個小時。快速充電在半個小時內即可達到電池充滿的80%。而瑞麒M1-EV搭載了336V 40KW大功率電驅動系統和40Ah高性能磷酸鐵鋰電池,用220V民用充電在4-6小時即可充滿。
“中混”的奇瑞A3— ISG,以1.3升發動機和10KW電機,達到1.6L的動力,但油耗卻只相當于1.3L車型,而“弱混” 風云2BSG可以通過怠速停機降低了整車在城市工況下的油耗和排放。
長城汽車也在車展上推出一款新能源電動車長城歐拉,采用4門4座設計,鋰離子動力電池,永磁同步直流電機,百公里耗電10度,續駛里程160公里,最高時速130公里。
而在華晨的9款參展車型中,混合動力車型就占了3款,分別是配備弱混動力的新中華尊馳、新中華駿捷以及強混動力版的中華駿捷Wagon等。
在自主品牌一直處于相對弱勢的傳統汽車技術領域,自主品牌也有一些最新的成果。吉利在BMBS爆胎監測與制動系統之后,又提出了GTSM (Geely Total Safety Management)技術,它將高強度鋼板的應用,車身結構優化,安全帶、安全氣囊和氣簾等被動安全手段,以及BMBS技術為核心的主動安全技術整合在一起,提供了一個汽車安全性能綜合解決方案。另外,吉利收購全球第二大自動變速器公司DSI,在自主品牌自動變速器核心技術的競爭中搶占了先機。
除此之外,奇瑞也將在車展上上市自動擋A3。奇瑞副總經理陳超表示,推出自動擋車型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也可以完善產品結構、提高檔次,擴大市場占有率。
誠然,自主品牌在國際汽車巨頭面前,不管是品牌還是技術還是市場,都如同剛入伍的“許三多”碰上了“史今”。即使從目前看來,自主品牌在上海車展上的集體爆發,或許只是許三多的那次驚人的“333次腹部繞杠”,但是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自主品牌又何嘗不能夠憑著一己之力,闖出一條中國本土汽車之路來?
車展觀察:自主品牌已經叫好,何時叫座?
在上海車展上,各自主品牌排出了強大的參展車型陣容,許多廠商都推出提升形象、豐富產品線的中高端產品和最新車型設計、技術展示,獲得了觀眾和媒體的廣泛關注與喝彩,在市場上,一季度,自主品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也不斷提高,已經連續三個月超過了29%的市場占有率,位列各車系之首,但是,這只是一種結構性的“叫好又叫座”:
由于受到了國家振興汽車業政策、拉動內需、汽車下鄉等一系列刺激消費措施的影響,不管是1.6L以下車型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補貼還是養路費改燃油稅等,刺激的都是自主品牌為主力的小排量車和微車市場的消費神經。所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自主品牌在這一市場上顯示了強勁的競爭力,如上汽通用五菱一季度就完成了全年計劃的35.2%,但眾所周知,它的大部分產品只是微車和微客,賣掉10輛還不如雅閣賣出2輛。
而在更高級別的市場上,自主品牌仍然只是配角的配角。所以,在車展上,當我們問到車展觀眾,他們會不會購買自主品牌的中高級車產品,得到的肯定答案仍然寥寥無幾。
畢竟品牌的提升有一個過程,其實早在本屆車展之前,自主品牌就已經做了不少高端化的努力,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范例。目前自主品牌也有一些B級車產品,如榮威750、一汽奔騰、中華尊馳、東方之子、比亞迪F6以及號稱是C級車的江淮賓悅,在自主品牌高端車型還沒有形成一個群體,消費者沒有更多的選擇和比較之前,期待自主品牌能夠在中高級車市場上有好的表現,也是不現實的。
另外,雖然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頭號汽車市場,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汽車弱國,本土產業的弱勢,決定了本土品牌的弱勢。
即使是在汽車強國日本,最強的汽車公司豐田,它旗下最成功的高端品牌LEXUS,在美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最受歡迎的豪華品牌,超過奔馳和寶馬,但是當豐田讓LEXUS于2005年“海歸”日本市場時,卻仍然不受待見。2008年原定為年銷6萬輛,結果只完成了2萬多輛。作為汽車強國的日本,日本人尚且如此對待自己的本土品牌,更不用說,在質量上和口碑上都比不上豐田、在主流汽車市場上也未取得過成功的中國自主品牌了。
另一個例子是韓系車,雖然韓國也是汽車強國,韓系車在中國A級車市場有著不俗的表現,如凱越、悅動、伊蘭特等,年銷量都達到十多萬輛,但是中級車的市場口碑,并不能“上傳”到中高級車市場,現代的中高級車的市場表現從御翔開始就一直慘淡,韓國的汽車強國地位尚只能支持韓系車在中級車市場取得成功,更不用說中國的汽車產業了。
本次車展,自主品牌的整體形象有了一個巨大的提升,在小型車和微車市場上,自主品牌車型的品質和形象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夠有望繼續鞏固在這一個市場上的地位。但是在更高級別的市場上,不要說中高級車,在中級車市場上也少有車型能夠與合資品牌競爭。
而兩大自主品牌奇瑞和吉利,紛紛推出了定位于中高級市場的瑞麒、威麟和帝豪、英倫帝華,在目前來看,也許能夠贏得一些市場,如瑞麒G6主打的就是公務車市場,可能會獲得一些政府采購的訂單,但是,這種與原有的品牌“切割”之舉,能夠讓它們徹底擺脫奇瑞和吉利已經形成固有品牌形象的影響嗎?
豐田在1989年于美國推出LEXUS時,考慮的是當嬰兒潮時代的顧客群產生更高需求時,如何把這些忠實客戶留住。而目前自主品牌車廠,在還未形成忠實顧客群之時,就已經要與原來的品牌作切割,又是不是有些過于心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