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獨自涼
偉大的愛因斯坦對妻子的冷漠,表現出人性復雜的一面,至于愛丁頓,因為他的性取向,讓有些人在承認他偉大的同時不免耿耿于懷。藝術應當怎么面對那些讓人敬畏的巨人?
還未開拍的影片《孔子》因情節涉及“三角戀”的傳聞,遭到中國儒教網聯同海內外孔氏宗親、儒教社團、儒學研究機構等40多個組織的抵制,他們發出《公開函》,呼吁“尊重歷史,宜敬畏圣人”,強調孔子的“圣人”形象不可褻瀆。
何為褻瀆?得知有人說自己“若喪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何其豁達!“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記?孔子世家》)、“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南子系衛靈公夫人,以美貌、風流著稱)究竟該如何演繹,藝術家能否享有充分的創作自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008年,BBC拍攝的影片《愛因斯坦與愛丁頓》,或許能給人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1905年6月30日,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否定了牛頓關于“絕對空間”的假設,創立了狹義相對論;1915年11月25日,愛因斯坦將廣義相對論的手稿呈交給普魯士科學院,并于12月2 日公開發表。愛因斯坦的理論引起了物理學理論基礎的變革,預言時空在大質量面前會發生彎曲,更是徹底顛覆了人類的宇宙觀,堪稱現代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如果將愛因斯坦喻為價值連城的和氏璧,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就是卞和;《愛因斯坦與愛丁頓》忠實地記錄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在1919年被愛丁頓用實驗證明后,瞬間從一個平凡的教授成為蜚聲世界的大科學家的過程。
1914年8月1日“一戰”爆發,愛因斯坦參與組織了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10月,包括倫琴、普朗克在內的93名德國知識精英發表《文明世界宣言》,為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辯護,愛因斯坦拒絕在這個宣言上簽名,轉而發起簽署反戰的《告歐洲人書》。
盡管愛因斯坦反對戰爭,但如果相對論能夠成立,意味著部分否定了英國的驕傲——牛頓的力學定律。在英德兩國交戰期間,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敏感。時任劍橋大學天文臺臺長的愛丁頓,由大衛?田納特扮演,他認為科學關心的只是真理,堅持要用實驗來檢驗相對論。
一戰結束之后,愛丁頓終于可以率領科學考察團到西非普林西比島拍攝1919年5月29日發生的日全食,證實了愛因斯坦關于太陽的重力會使光線彎曲的預言;11月6日,英國皇家學會和皇家天文學會聯席會議在倫敦舉行,愛丁頓在會議上公布了觀測結果;7日,《光線確實彎曲,牛頓神話破滅》的消息上了《泰晤士報》的頭版頭條,《紐約時報》也在頭版報道了“愛因斯坦的勝利”。
“藏在深閨人未知”的愛因斯坦,頓時變得“天下誰人不識君”,成為人類理性革命的英雄。堅決反戰、同情弱者的他,在一戰災難性后果的襯托下,越發成了科學、良知、勇氣的象征,聞名遐邇。
然而,看到愛因斯坦玩婚外情居然玩到了德意志最負盛名的柏林大學的辦公室,與拖著兩個女兒的離婚表姐Elsa Einstein Loewenthal上演驚世駭俗的一幕,觀眾無不目瞪口呆。愛因斯坦在給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塞爾維亞數學家Mileva Maricd的一封信里寫道:“你別指望從我這里得到溫情,也別指望我指責你。”
愛丁頓是個同性戀,他錯過了表露心跡的機會,至愛后來戰死沙場,因此終生痛苦。他挺身保護身為德國科學家的愛因斯坦,被本國憤青唾棄的場景,也深深地感染著觀眾。
偉大的愛因斯坦對妻子的冷漠,表現出人性復雜的一面,至于愛丁頓,因為他的性取向,讓有些人在承認他偉大的同時不免耿耿于懷。藝術應當怎么面對那些讓人敬畏的巨人?
在我看來,尊重歷史才談得上對歷史人物的“敬畏”。若把孔子“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春秋公羊傳?閔公元年》)當成金科玉律,《愛因斯坦與愛丁頓》不可能真切地還原歷史,更不可能雅俗共賞、引人入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