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勵
4月8日,以“開放合作,擴大內需,科學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西洽會”),取得了以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總投資額50.08億美元,比上屆增長31.2%;簽訂橫向聯合項目合同總投資額3955.65億元,比上屆增長25.3%;科技成果和專利轉讓成交合同103項,合同金額1.04億元;內貿合同成交額412.86億元,比上屆增長1.58倍等成果落下帷幕。
這一個個數字,進一步證明中國西部內需市場的格外“受寵”,展示了金融危機下,西部吸引力更有“動人”之處。
本屆西洽會組委會主任、陜西省省長袁純清,在開幕辭中說,第13屆西洽會是我國在積極應對金融危機,中央提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大背景下舉辦的,會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投資洽談和商品貿易為主要內容,以擴大內需、推進投資合作、產業轉移、拉動消費為重點。
4天一系列緊張有序的洽談活動,繼承創新了歷屆西洽會“擴大合作、互利共贏”的根本宗旨,體現出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各省市區和衷共濟、共克時艱、攜手發展的共同愿望,為本屆西洽會創下了一個個新亮點。
全國31個省市區首次齊聚
西部市場的“受寵”程度,從此次西洽會舉辦單位和參會代表團的參會熱情即可領略。經過12年的發展,本屆西洽會主辦單位從第一屆的5家增加到36家,發改委、商務部等7個部委加入了主辦單位的行列;還首次實現全國所有31個省市區全部參與。
海外客商數也創下歷屆之最,來自美國、法國、意大利、日本、捷克等4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外商團組,5200多名境外客商參會參展。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組成國家展區,在500平方米的展廳分外耀眼。
據了解,參會的深圳市不僅對參展企業全額免除展位費,還對展位全部進行特裝。江蘇、山東等省份甚至在今年三月中旬就派出先遣隊抵陜進行宣傳。外商展位還出現“一位難求”的局面。這是在金融危機形勢下超出人們意料的投資熱忱,呈現出一場12萬海內外客商云集西安,積極尋找合作商機的盛會。
據陜西省商務廳廳長李雪梅介紹,今年西洽會更加注重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在前期客商邀請過程中,本以為很多企業可能來不了,特別是國外企業。但是出乎預料,今年參會的國外客商多于去年,而且外商預訂展位也多于預期。去年的外商展位有200個,今年達到300多個,到最后還有部分客商沒有訂到展位。去年西洽會邀請外商5000人,今年實際人數竟達到5200多。
此外,今年參會的高層人士也比較多,比如臺灣的連戰先生、泰國商務部的副部長,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副部級官員,同時還有不少國際知名企業的客商也參加了西洽會。
請客商到各市去走走
今年西洽會活動也非常多,在短短幾天時間內就有100多個客商活動,國際國內的活動有72項,各市自己舉辦的活動有80多項。
整個西洽會活動以“一會六館和系列活動”為基本框架,舉辦了一個個“第八屆中國西部國際經濟合作洽談會”;以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為大會主會場,設置了投資合作館、境外企業館、旅游文化交易館、科技成果專利技術交易館、裝備制造館和節能環保館,共2600個展位、室外展示面積6000平方米;以西安綠地筆克國際會展中心為大會分會場,安排投資貿易促進系列活動。
而且,為適應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需要,還設置了汽車及大型工程建設機械展區,展示面積6000平方米。主要展銷大型工程建設機械,及各類汽車和汽車零配件等。
與此同時,陜西省根據自己的產業優勢和特色,設立了陜西優勢產業展館。新創辦的旅游文化交易館,突出展示陜西旅游文化的優勢;科技成果的專利交易館,重點進行陜西科技成果與外省企業的交易;還有裝備制造館,這是陜西的重要支柱產業。
據了解,在活動籌備中,陜西省省長袁純清提出,今年要把客商請到各市去走走,讓他們更多地了解陜西,給客商更多接觸陜西企業的機會,給他們更多貿易洽談的機會。為此,陜西省商務廳專門組織了一些客商到渭南、咸陽、商洛,進行分流考察活動。這是今年西洽會的一個新舉措。
這種洽談方式無疑受到了客商的歡迎。7日參會的100名全國陜西商會代表及福建商會45名企業代表,進入渭南考察。7日下午,臺灣中華理事長聯合總會代表團一行20余人、長三角知名企業代表團一行40余人,主動要求到渭南進行現場調研。
東西部參展團“熱捧”西洽會
金融危機下,西部機會不可小視,而西洽會為企業往腹地延伸提供了平臺,使得西部魅力再一次贏得了各省的“熱捧”。
已連續9年以主辦省身份參加西洽會的山東省,從西洽會上收獲頗豐。今年他們也派出了人數達820人、共180家企業的龐大軍團,很多企業通過西洽會,尋覓到了發展良機。
深圳也組織了強大的代表團參會,在西洽會省際經濟合作交流大會上,簽署了81億元的經貿合作項目。而作為深圳市兩張名片的企業——華為和中興,據了解也是在西洽會上與陜西聯姻的,已分別在西安置地,并修建能夠容納2.6萬人和1.2萬人的廠房,為下一步擴張做好了充足準備。
西洽會的定位之一,是將東部相對飽和的產業和過剩的產能轉移到西部。但是在往屆曾經出現過東部將落后產能轉移西部,給西部的環境造成污染。如今,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今年上海展團近60家單位130個項目參加展示和洽談,參展內容上技術含量很高,沒有“落后的技術”,展商的心態也變為“東西部合作共贏”,而不再是簡單地尋找技術轉移的“下家”。
展會上,上海治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開發安防系統,公司負責人坦言這項技術基本上是業內領先,但需要不斷后續資金投入研發。受金融危機影響,原先的海外投資者無法繼續提供資金。考慮到西部地區的外向度較低,受危機影響相對小,他們希望在這里找到有實力的投資方,先共同做大華東市場,然后走向全國。
面對國內外眾多企業家積極尋求西部投資機會的熱忱,西部各省份自然也都抱著萬分熱情的態度歡迎,但同時自身也不遺余力地搶抓機遇、促發展。四川省主打“災后重建”牌,由12個市州、20個園區、120個企業組團,向全國推介總投資4180.7億多元的546個項目,項目建設緊緊圍繞“擴大內需”。
新疆共派出800人的強大陣容參會,規模為歷屆最大,同時帶來了154個簽約項目,項目投資總額255億元。據介紹,在西洽會新疆展館,有23個省市、2075人次的各路客商拜訪新疆展臺,特別是日本能源中心、波蘭西里西亞煤炭科學院、澳大利亞蘭龍集團等國外客商更是垂青“新疆資源”。
據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介紹:“我們想通過這個平臺,把我們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級別內容宣傳出去,同時進一步加大東聯西出的力度,依托東部大企業大集團,依托東部好的產品,去占領中亞、西亞、南亞市場,使更多的商品通過新疆這個陸路口岸更多地走向世界。”
參會的西藏代表團團長、自治區招商引資局局長田福利也表示,與往屆參加西洽會以商品展銷為主不同,此次西藏代表團以拉薩市、那曲地區為主,重點進行招商項目推介;短暫的幾天時間內,到底有多少招商引資項目能夠達成協議不好說,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過宣傳推介,能夠讓客商了解這些項目,引起他們在西藏投資的興趣。
青海占據10個展位,以湖藍色為主色調的輪船“乘風破浪”十分搶眼,設置的“自信、開放、創新”六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直觀展示出青海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西移,借平臺謀發展的“青海意識”。據一負責人介紹,青海最近還要在“廣交會”期間舉辦青海品牌展覽會,6月份在上海舉辦青海品牌展銷會,可謂“轉會”忙,也都是為了擴大青海產品的影響,拉動內需,促進青海經濟的發展。
西洽會上,作為承辦方陜西更是最大的受益者。成交的投資類各種項目中,有一半以上落戶陜西,僅西安分團共簽訂298個項目,總投資額達1730.54億元,比上屆增長31.07%。通過項目帶動,陜西必將引進一大批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經驗,而且巨大的人流帶動的吃、住、行、游、購、娛,為西安乃至全省增加了數以億計的收入。
同時,陜西各市也是積極運作。4月6日下午召開的陜津合作、產業轉移及陜閩蒙產業轉移三個會上,漢中、安康、咸陽、渭南等市,向東部沿海省市充分展示了其承接產業轉移的最佳選擇地,吸引投資客商,收益匪淺。
本屆西洽會如此受“熱捧”,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驗證了中國西部內需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在金融危機下,本屆西洽會更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