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國

最近,筆者隨陜西省決策咨詢委領導赴重慶、四川兩地,考察學習他們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經驗,感到以下幾點做法值得各地借鑒:
一、高等院校認真落實促進畢業生就業的責任。一是把畢業生就業作為“一把手”工程,形成由校就業指導部門牽頭、院系為主體、班主任為骨干的工作格局;二是給畢業生提供足夠的崗位信息,要求高校為各個層次畢業生提供的信息比例達到:專科生為1∶1.1,本科生為1∶1.5,研究生為1∶2,并以此為目標對各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考核;三是實施“產供銷”一條龍工程,根據社會需求和就業狀況改進和調整教學工作,對當年就業率過低的專業,下年度就要縮減招生計劃。
二、大力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實習基地建設。重慶市計劃2009年建成市級見習實習基地60家,區縣級見習實習基地100家,接收畢業生的規模達到5000人。市政府還將提高對見習實習基地的財政補貼標準,使其充分發揮高校畢業生見習實習和促進就業的積極作用。
三、明確要求企業搞好人才儲備多接受高校畢業生。四川省要求各國有企業多接受高校畢業生并儲備起來,為今后發展創造條件。重慶市決定,對一次性接受高校畢業生達到一定比例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由政府提供財政補貼。同時實施國有大中型企業人才儲備計劃,由市政府根據全市經濟發展需要,統籌下達高校畢業生的招錄計劃,并給以一定的扶持。
四、鼓勵高校畢業生到鄉村基層就業。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08年起,用5年時間,組織實施鄉鎮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計劃,每年為每個鄉鎮的黨政人才隊伍、政法人才隊伍、教師人才隊伍、醫療衛生人才隊伍、農技服務人才隊伍和每個行政村的干部隊伍選派一名高校畢業生,5年共選派32511名高校畢業生投身新農村建設,為統籌城鄉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他們還構建了一整套畢業生到農村“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長效機制,明確規定選派到鄉鎮黨政機關和行政村任職的高校畢業生,在基層服務滿兩年經考核合格,正式錄用為公務員;選派到鄉鎮學校、醫療衛生機構、農機服務機構任職的,在基層服務滿兩年經考核合格,正式聘用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服務年限連續計算工齡。
五、要求事業單位積極聘用高校畢業生。重慶市決定,為聘用高校畢業生的高校和其他社會事業單位提供財政補貼,其中各普通高校可按照本校教職員工總數的10%聘用本校畢業生,總計全市普通高校每年可接受高校畢業生4500余名。
六、大力扶持高校畢業生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四川省積極為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咨詢服務、后續扶持等“一條龍”服務;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主動為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社會保險提供建賬、繳費、轉移、接續等服務;工商部門對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執行免征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并對其中有貸款需求的,幫助落實小額擔保貸款貼息。該省2008年有1.9萬名高校畢業生實現了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
七、充分發揮市場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作用。這兩個省市的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都積極同省市內外的企事業單位聯系,搜集就業崗位信息,組織多種類型的招聘會,促成用人單位與高校畢業生直接見面、簽約。重慶市還特別重視強化校園市場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教育部、市教委和高校三級網絡平臺,為畢業生提供豐富的就業信息。市政府免費為高校安裝了200臺液晶顯示屏,有力地帶動了高校就業市場的信息化建設。
八、不斷創新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服務方式。重慶市設立了可容納200家用人單位和萬名畢業生的“重慶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市場”,專門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供需見面、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等專業性公益性服務,并且在派出所設立畢業生戶口辦理點,并與公安部門協調簡化了審批程序,為待業及靈活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辦理戶口提供了方便。此外,他們還采取人事部門到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市場設立人事代理窗口,并派出專人為畢業生辦理人事代理手續。
(作者系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