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讓賢
在中央1號文件和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宏觀政策指引下,陜西千陽縣2009年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比上年大幅度增長,達到350萬元。今年農機具購置補貼呈現“四大”特點;一是黨和國家關于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宣傳到位。廣大農民群眾通過廣播、電視、宣傳單等對購置補貼的農機具種類、補貼標準、登記程序了解的比較清楚,選擇農機具切合產業實際。二是購置農機具的熱情高漲。今年該縣原計劃用20天時間進行報名登記工作,結果登記一開始,群眾就排起了長隊,結果只用了7天時間,補貼資金就用完了。三是助推主導產業的力度明顯增強。千陽是一個農業縣,畜牧業占農業經濟的半壁江山,今年“奶畜合作社”和奶牛養殖戶報名登記達426戶,占報名總人數的64%以上。四是返鄉農民工購置農機具的創業人數增多。不少過去在外打工農民,因金融危機影響滯留在農村,他們借助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自主創業,積極購置拖拉機等農機具,開辟新的就業門路。僅拖拉機駕駛員培訓一項,人數比上年增加 26人,增長40.7%。
在農機具購置補貼利好政策的誘導下,廣大農機戶有“四”盼: 一盼購的農機具早日到家,在農忙季節派上用場。二盼上級再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滿足更多農民購機的需要。三盼購置的農機具質量合格,安全可靠。四盼國家出臺拖拉機等農機具“以舊換新”、“報廢補貼”政策,變農民家庭滯留的“死機”、“殘機”、“ 報廢機”成為可利用資源,加快農機事業發展,幫助農民減少損失、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