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華
黃皮是蕓香科黃皮屬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小喬木。又名黃批、黃罐子。原產中國南部,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中國的廣東、廣西、臺灣、福建、四川均有分布。黃皮鮮果除生食外還可加工成果凍、果醬、鹽漬、糖漬、蜜餞、果干以及清涼飲料等;并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消除胸腹脹滿、生津、止渴、順氣、鎮咳的功效;種子與根皮也可作藥用,皮具有消風腫的作用;黃皮樹干木質堅硬,還可作家具,經濟利用價值頗為廣泛。2007年9月,涼山州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從廣西引進雞心黃皮和無核黃皮試種初獲成功。現將該品種在攀西地區的表現介紹如下:
1 試驗園概況
試驗在本所試驗園進行,試驗園地處攀西大裂谷、安寧河畔,遠離工業區、無人為污染、山青水秀、土壤肥沃的山地,用地約667m2。該園地處北緯26°46′,東經102°00′,海拔1087m,年平均氣溫19.5℃,最冷月平均氣溫13.9℃,最高月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雨量1093.6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
2 品種特點
2.1雞心黃皮
果實呈雞心形,單果重9~11g,果皮呈金黃色,具濃郁的黃皮風味。春梢長10~11cm。豐產性能好,易管理。
2.2無核黃皮
果實長圓形,果皮黃褐色較薄,果實成熟時橙色,肉橙色,果實嫩滑、汁多,味甜肉脆;風味濃,不易裂果。平均果重16.8g,平均縱徑3.73cm、橫徑2.73cm;平均可食率8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7%,果大、無核。果實7~8月間成熟,可食率高達85%。春梢長13~17cm,經濟潛力大。
2.3兩個品種相同的特征特性
黃皮為小喬木,樹高4~6m。培養成傘形樹冠,樹皮粗糙。葉片為奇數羽狀復葉,生于葉柄兩側,呈偏斜闊橢圓形,每片有9~13枚小葉。葉長8~11cm,寬3~4cm,葉互生,味甘,揉碎有特殊香味,具短柄,卵形或心臟形,羽狀脈,中肋微凸,側脈隆起,先端漸尖,葉基偏斜心形,全緣,邊緣浪狀起伏,葉面及葉背均光滑無毛。花兩性,圓錐花序,花蕾呈星芒狀,花枝及葉軸等部有集生成簇的叢狀花,3月上旬開花,花白色,細小,由5枚花瓣組成。小漿果卵形黃褐色,外披柔毛,直徑約2~3cm。果肉可生吃,內藏0~5粒種子。生長溫度≥10℃,年降雨量以1000~2000mm為宜。耐旱亦耐濕,喜光,陽光充足,結果早。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嚴,土壤pH值4.5~8.0均能種植。
2.4物候期觀測
在攀西地區雞心黃皮的抽梢期為2月3日~3月25日,開花期為4月16日~5月26日,坐果期為5月27日~6月12日,果實膨大期6月20日~8月15日,成熟期為8月16日~9月初。無核黃皮抽梢期1月20日~3月12日,開花期3月12日~4月28日,坐果期為5月3日~6月5日,果實膨大期6月6日~7月25日,成熟期為7月26日~8月20日。
3 栽培技術要點
3.1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種植前先深翻曬白,移栽前進行整地,667m2施堆肥1000kg、鈣鎂磷肥25kg、過磷酸鈣12.5kg,硫酸鉀10kg,將各種肥料拌勻后撒施在地表,然后耕地翻入土中,再充分耙細。整畦,畦高12~15cm,寬80~120cm,長度不限,工作道寬50cm,并在苗圃四周和中部開排水溝,溝深40~60cm,以便于灌溉。畦面整好后,播種前全園撒施60%金滿地乳油(其有效成分:1%阿維菌素+5%高效氯氰菊酯+10%辛硫磷)2000倍液對土壤進行消毒殺蟲。
3.2及時定植,精心管理
當嫁接苗高30~40cm時,選擇春季晴天下午定植。挖深約50~70cm的植穴施基肥,以堆肥、廄肥、人畜糞尿和餅麩肥為主。株行距為2m×3m,植后要澆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3.3幼齡樹管理
3.3.1土壤管理。主要是中耕松土,清除雜草,在樹冠滴水線外行間間種矮稈作物豌豆、胡豆等,用于擴穴改土。
3.3.2 施肥技術。幼齡樹施肥以薄肥勤施、促進生長、迅速形成豐產樹冠,增加葉面積,為早結豐產打好基礎。因黃皮抽梢次數較多,可每月施肥1次;在樹冠滴水線周圍挖深20cm、寬60cm的圓形樹盤。以農家肥為主,施少量磷、鉀、鈣肥。至少重施2次:第1次在開花期施,每株施腐熟廄肥20~30kg、復合肥1.5~2.0kg,配施少量葉面肥;第2次在初結果期施。每株施腐熟廄肥20~30kg、復合肥0.5kg。
3.3.3整形修剪。為提早進入豐產期,培養分布均勻、分枝適度、負荷力強的樹冠骨架。黃皮樹冠應培養成圓頭形,在主干高70~80cm處剪斷主干,促發新梢。當新梢抽出后培養分配均勻的3~4條無交叉、重疊枝作為主枝引向四周斜伸45°或近水平,在新梢長至30cm左右摘心,促發分枝,各選留2~3條作副主枝。再在主枝、副主枝上培養結果枝,逐年形成自然圓頭形樹冠。
3.3.4灌溉。黃皮根淺,如缺水容易導致植株生長不良,故在生產上應加強水分管理,在天氣干旱的氣候條件下,每隔6~8天就需淋水1次,以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
3.4病蟲害防治
3.4.1黃皮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煤煙病。炭疽病屬于真菌病害,防治方法:①冬季徹底清除田間枯枝、病枝、落葉和病果,集中燒毀;②加強肥水管理,增施鉀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③發病前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霧。煤煙病:多發生在葉及嫩梢上,影響光合作用,導致樹勢衰弱。應加強對介殼蟲及蚜蟲的防治。噴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有良好效果。
3.4.2黃皮蟲害。主要有紅蜘蛛以成螨、若螨、幼螨群集葉片、嫩梢、果皮上吸食汁液,導致落葉、落果,尤其春、秋兩季,常可能造成大量落葉,嚴重影響樹勢和產量。每年發生16~20代,主要以卵或成螨越冬。防治方法:①利用天敵治螨。果園間種綠肥或利用野生綠肥霍香薊實行生草覆蓋,創造多種天敵如捕食螨、食螨瓢蟲、草蛉、芽枝霉菌繁衍的良好環境條件,以控制紅蜘蛛的種群數量。②化學防治:噴施“葉肥先鋒”、瑞德豐“綠爽”、高效氯氰菊酯500~2000倍液混合液, 2~3天后能使葉片肥厚且濃綠亮澤及莖桿粗壯,還能防止花蕾脫落。使果實充實飽滿,提高品質,無污染,增產率可達20%~40%。
(收稿:200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