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秀 林緒堅 石桃枝
定向結薯技術是根據淮山生物學特性,通過生產實踐總結出的新技術。該技術將淮山縱向生長變為橫向生長,并采用無架栽培,改變了傳統栽培費時、費工、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的狀況。蕉城區八都鎮中藥材基地2006年引進桂淮2號,經2年試種均表現出適應性強、高產穩產的特性,2008年已在全區較大面積推廣,現將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 種薯消毒和催芽
桂淮2號具有品質優良、抗病、抗貧瘠等優良特性。選擇無病蟲害的塊莖或長形余零子做種薯。選育薯塊時,應選擇帶有較多頂芽的上端塊莖做種塊,才能保證出苗均勻、整齊。將選好的種薯切塊后曬種,曬種程度為傷口向內萎縮,并從斷面中間裂開,打破種薯的休眠,促進種薯內部物質的轉化。
1.1消毒
將曬好的種薯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10分鐘左右,取出晾干后進行催芽。
1.2催芽
桂淮2號適宜發芽溫度為25℃左右。催芽時將薯塊直接鋪在鏟平的畦面上,薯塊厚約15cm,再覆蓋5~10cm厚細土即可。溫度不夠時可低拱棚覆膜。
2 選地、整地
2.1選地
淮山要求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應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松軟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塊,淮山不能連作,一般隔3年輪作1次。
2.2整地
在種植前數天施有機肥和腐熟農家肥做基肥,施肥后淺犁耙1次。按畦寬120cm、溝寬30cm,畦高30cm整畦。
3 栽種
3.1播種時間
當地溫穩定達到10℃以上時播種,蕉城區最早播種時間為3月中下旬,最遲為5月下旬,種植后20天出苗。
3.2 種植規格及要求
在畦側留(距畦頭)5cm開溝,坡度為10~15°,按株行距26cm×100cm,壓實溝底,按入長100cm、寬25cm塑料硬質材料(要求卷成半圓形),撒入細土,離塑料硬質材料頭5~8cm種下種薯,要求芽向上蓋上一層薄土與畦面平行即可。667m2種植1500~1600株。
3.3蓋膜
種完后整平畦面,667m2施三元復合肥50kg,蓋寬100cm黑地膜。蓋膜時,種薯的一側畦邊蓋嚴,另一側留25~30cm,以利后期施肥。薯塊生長的地方盡量少施或不施農家肥。
4 田間管理
4.1引蔓
當薯苗長出50cm左右時,要把枝蔓引向畦面,以利后期管理。
4.2施肥、除草
8~9月667m2施復合肥30kg,10月施10kg硫酸鉀。采用穴施方式,施在2株間。并及時拔除溝底雜草。
4.4病蟲害防治
4.4.1蟲害。苗期受小地老虎、蟓甲類為害最嚴重,先為害嫩葉,然后為害嫩的莖蔓。防治措施:噴雷樂1000~1500倍液,見效快。
4.4.2 病害。主要受炭疽病為害。生長旺盛的地塊,受害程度較嚴重。主要癥狀為:葉柄先變黑,腐爛,后脫落,嚴重時可使莖萎蔫、枯死。防治措施:發病后要及時摘除病葉并燒毀,全面噴75%代森鋅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每7天噴1次,連噴2~3次。
4.5灌溉、排水
淮山長薯時期為水分管理的最關鍵時期,要求保持土壤濕潤,才能利于薯塊伸長;特別是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熱天氣持續1周以上,應在清晨澆涼水抗旱?;瓷脚聺?多雨季節要及時清溝排水,做到田間無漬水。(收稿:200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