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迪
摘要在人才激烈競爭的形勢下,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管理、服務的全過程,積極發揮輔助性作用,應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充分認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意義,了解圖書館的獨特優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作用,努力做好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多做貢獻。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是傳承科學文化的主體,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其思想狀況、心理素質和行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管理、服務的全過程,積極發揮輔助性作用,應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1、圖書館的獨特優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作用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早就指出,現代圖書館已經不單是藏書的地方,而是教育機關。高校圖書館具有獨特優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輔助作用,全方位做好圖書館工作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1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取之不竭的知識源泉
圖書館被譽為知識的海洋,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是圖書館最大的優勢。在豐富的館藏資源中,除了各學科各領域的信息資源,圖書館還擁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信息資源。這些信息資源不僅包括大量的紙質書刊,還有大量的電子書刊,并配有數字閱覽室、專業數據庫等供大學生查閱、學習。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真誠、博學的朋友交流,這些信息和文獻資源是大學生進行自我自主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托,對人的心理素質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2開放和寧靜的環境是學生尋求心靈恬靜與舒適的最佳場所
歷史故事“孟母三遷”告訴我們,環境對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寧靜、溫馨、舒適,充滿人文氣息,是滲透著濃厚學習氣氛的場所。校友們說,大學圖書館給了他們許多,一輩子終生難忘。學生們來到圖書館有書為伴是一件快樂的事,會感到心靈的恬靜與舒適,同時也激發他們前進的動力。有些學生的行為習慣不好,在圖書館老師的幫助下會得到約束和調節。長期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學生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會不斷得到優化。
1.3保護個人隱私使學生在自我調適心理問題時具有安全感
圖書館的各種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具靈活性、主動性、選擇性的學習環境和方式。學生遇到心煩意亂的事,就會通過到圖書館或上網來擺脫煩惱。學生有心理問題,不太愿意找專業心理咨詢教師,怕暴露個人的隱私,怕被人看不起。但是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又比較重視,主動到圖書館,希望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能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徑,自我調適心理問題的路徑,易于被學生接受。
1.4人性化的服務是學生學習心情愉悅的客觀l保障
高校圖書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讀者第一”的服務宗旨。尤其是擴建的新圖書館,從空間布局、服務方式的選擇、開放時間的安排,到規章制度的制定,都遵循人性化服務和人本管理的原則,總是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學生為出發點,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圖書館閱讀喜歡的書刊和電子文獻。
1.5實踐場所鍛煉是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第二課堂
華東理工大學圖書館在上海高校中首創和掛牌設立了學生黨員黨性鍛煉基地,現在圖書館活躍著學生黨員、志愿者、勤工助學、圖管會等四支學生隊伍。每天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看到他們和館員在一起工作和交流。學生通過參加圖書館的各種實踐活動,更好地認識自我,加強自我管理,培養溝通交際能力,養成比較穩定的益于身心發展的基本品質,學到課堂和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在實踐中,學生培養服務他人的意識,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為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發揮圖書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輔助作用的構想
2.1加強館員自身修養,提供和諧的學習心理環境。
圖書館提供了人與人、人與信息交流的自由空間。學生到圖書館有各自的需求,學生讀者希望得到館員的熱情服務和耐心指導;參加實踐的學生希望與館員溝通和交流,增長見識。所以,圖書館要把加強館員的自身修養放在首位,加強自身學習和提高,保證提供和諧的學習心理環境。注意把做好服務育人工作與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以良好的素質和真誠的服務,用真心、誠心、愛心去對待學生,引領學習,為學生提供和諧的學習心理環境。
2.2優化館員心理素質,起到榜樣示范效應。
館員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范本,優化館員的心理素質,發揮榜樣示范效應顯得尤為重要。圖書館領導要重視館員的業務素質提高,還要重視優化館員的心理素質,對館員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輔導講座,讓館員形成這樣的共識:其一,館員自身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良好的溝通能力,秉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以積極向上的情緒感染學生;其二,館員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活動規律,并能在實踐工作中運用有關心理學知識,使學生的心智健康協調發展。
2.3豐富館藏結構,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自主教育的需求。
圖書館要加強館藏建設,豐富館藏結構。圖書館采訪人員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注重構建大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尤其是理工科院校,適當補充人文及心理素質方面的書刊,如:心理學、哲學、社會學和勵志類、名人傳記、優秀文學類等文獻資料,幫助學生在不斷提高專業知識的同時,為學生拓寬知識面、陶冶情操提供精神食糧。豐富的館藏資源使學生既了解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又能學到許多其他方面的實踐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克服不良心理,樹立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順利完成學業;也幫助學生適應多變的環境,使學生對社會、人生、任何事物有正確的態度和認識,做到實事求是地評價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2.4推薦好書,閱讀好書,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圖書館具有豐富的館藏資源,要及時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分享。圖書館可以設計一個醒目的宣傳園地,設“推薦好書、讀書樂、書評、暢銷書排行榜”等欄目,吸引更多的學生光顧,引導更多學生參與讀書、參與撰稿。優秀書籍對人的綜合素質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人生成長的催化劑,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我們看到,學生時常在學習態度、考試、人際關系、戀愛等方面產生心理困惑和焦慮,這些心理困惑和焦慮,需要排解,需要調適。圖書館的舒適環境是他們較好的選擇,圖書館有網絡學習中心、閱覽室,可以讓他們沉浸在閱讀中,拓寬知識面,改進處世態度,陶冶情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
2.5開展各種專題講座和讀書節等活動,多方式多
渠道地營造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圍。
圖書館要創造條件開展各種內容豐富的專題講座活動,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學習態度。本學期,筆者針對大學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在圖書館舉辦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系列專題輔導講座,拓寬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并與學生進行了互動,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講座后,有較多學生詢問應該選讀哪些書,對心理學知識產生了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我校圖書館今年也舉辦了首屆讀書月活動,組織專家講座、圖書漂流、圖書捐贈、主題征文和書評征文等系列活動,學生積極參與,這對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風氣,挖掘個體潛能,豐富人生閱歷,完善理想人格的塑造,提升學生的素質起到了促進作用。
2.6發揮校園網絡優勢,形成網絡宣傳和教育合力
網絡是知識經濟時代獲取信息的必要手段。網絡的不斷發展,也為圖書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更為有效的載體。圖書館要利用網絡信息學習中心,推出有利學生身心健康的優,秀經典影像資源。同時,圖書館也要對大學生進行現代化信息檢索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養大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使之對信息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快速地發掘及分析判斷能力,實現網上資源共享。
2.7加強環境建設,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場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一種生氣勃勃、穩定和諧、健康向上的環境氛圍,本身就具有廣泛的教育功能。”人離不開環境,環境對人的心理影響是比較明顯的。充分認識提升圖書館環境的文化品味,發揮“環境育人”的特殊功效,是高校圖書館作為心理健康輔助教育值得關注的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覺信息能影響人的心理狀態、情緒和行為。整潔優美的館貌、綠意盎然的花草、自然的通風采光、整齊有序的圖書、和藹的館員、人性化的服務等等,可以營造出寧靜雅致、充滿文化氣息和人文氛圍的環境。這種氛圍起著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讓讀者心中的不快和郁悶,能在圖書館的優良環境里得到凈化和解除,陶冶了情操,放松了心情,緩解了情緒。據學生反饋,圖書館是他們一生中值得回憶和記憶的場所。他們取得成功,圖書館是功不可沒的。因此,加強環境建設,是長期的動態的任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高校圖書館要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