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fā)英
【關鍵詞】教師 幸福 師生關系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就是擁有學生真誠的愛。這是為師者享用不盡的財富。這是我作為一名政治教師真摯的心聲。
在學校開展“學生評價老師”這一活動時,我也是疑慮重重,活動之初,我也很不理解:一是過去都是做老師喜歡的學生;二是學生能正確評價老師嗎?三是學生喜歡的老師一定是好老師嗎?也有教師直言不諱地向領導提出:這么搞,教師的尊嚴和課堂的紀律還怎么維護,教育教學質量下降怎么辦?特別是評價的結果出來之后,不少教師深受震動、備感壓力,一時間,委屈者有之,忿忿不平者有之,找領導告狀、申訴者亦有之。
面對以上諸種疑惑顧慮、牢騷怪話,教師們看法不一致,甚至有較大的分歧,是正常的。這正說明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師生觀念有需要修正;調整乃至變革的地方。在以往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只要出發(fā)點是為了學生將來好,似乎怎么做都不為過,教師總是真理的占有者。在知識經(jīng)濟初露端倪的今天,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寬了,而有些教師則在電腦操作、暢銷書閱讀等方面可能已落在一些學生的后面。信息時代,學生的獨立性增強了,他們思維敏捷、充滿活力,特別喜歡對人或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其思想和行為也容易被感情所左右,對有些與他們很少溝通甚至業(yè)已落伍的教師就不會那么百依百順、言聽計從了。此時,我們的教師如果仍舊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強學習,不主動與學生交流、交心,甚至還把體罰、侮辱學生人格的做法當作最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其“師道尊嚴”維護之艱難就可想而知了。不解決師生關系問題,素質教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句空話。反之,抓住師生關系問題,就是找到了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最佳切入點。
經(jīng)過教師們耐心地工作、充分地討論,教師們逐漸達成了共識:新形勢下,必須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他們的感受,他們對教師的評價,不能忽視、無視;如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觀念,必須提到工作日程上來了。
那么,學生究竟喜歡什么樣的教師?通過問卷調查得知,無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普遍認同的是如下幾條標準:尊重和理解學生、不傷害學生自尊心,不偏不向、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講信用,活潑開朗、有幽默感,和藹可親、有耐心、不輕易發(fā)脾氣,以身作則、儀表大方、明事理。
教師不能只關心傳道授業(yè)解惑,而要投入情感,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靈。所以,我總結了教師“十不做”的要求,即不體罰和心罰學生、不諷刺挖苦學生、不冷落歧視學生、不當眾指責學生、不偏袒學生、不粗暴制止學生言談,等等。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視學生為子女、朋友,“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
過去是教師教、學生學就行了,師生交流很少,學生對教師是敬而遠之。現(xiàn)在,學生也開始關心老師了。我們即使付出再多,也值得。現(xiàn)在我們應覺得心情舒暢,應感覺到幸福。
(作者單位:青海都蘭縣宗加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