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燁
很多制藥企業都在過冬,縮減投資,禮來卻在中國大規模擴張
第五級領導者們不僅會為企業樹立長期目標,而且將個人雄心和意志融入目標和團隊中
站在上海市中心的新辦公室里,從21樓向外望去,眼前的景象常常令戴文睿感到興奮,有時也很困惑——在那些直沖云霄的高樓大廈中間,夾雜著無數低矮的弄堂。這種現代和古老的強烈反差,是他以前在美國和加拿大工作時很少見過的。
北京奧運會開幕前的2008年7月,戴文睿接替退休的德國人歐泰格,出任美國禮來制藥公司中國區總裁。經濟發達,但增長幾乎陷于停頓的加拿大,讓戴文睿實現了事業上的一個小高峰,他從加拿大公司市場總監,—直做到全國銷售總監、總裁。對于這位40歲左右、酷愛登山的美國人來說,那里已很難帶給他挑戰的刺激感。
中國,無疑是很多西方人開始新夢想的地方,在觀看了氣勢宏大的北京奧運會之后,戴文睿對此深信不疑。但他也有不少擔心,就像他從21樓俯瞰到的畫面,中國處處充滿反差和矛盾,市場龐大而復雜。不過,歐泰格和老上司禮來歐洲區總裁的忠告,最終讓他打消了顧慮。
“種一棵樹的最好時間是100年前,但僅次于它的最好時間呢?那就是現在。”上任后半年,戴文睿對禮來中國公司的管理制度、業務流程和渠道進行了不小的改造,以符合長期投資和快速擴張的需要。“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可避免,但禮來不僅不會減少對中國的投資,相反會陸續公布新的投資計劃,現有的組織構架也將至少擴大一倍。”戴文睿向《經理人》透露:“未來五年,禮來將在中國上市至少15種新產品。”
第五級領導修煉
戴文睿上任后不久,禮來中國的高管成員都收到了他的禮物:《第五級領導》。第五級領導者的特征,是他最為推崇的:外表謙遜,尊重下屬,意志頑強,決策冷靜。第五級領導者們不僅會為企業樹立長期目標,而且將個人雄心和意志融入到目標和他所帶領的團隊中。如果仔細觀察戴文睿,你會發現他確實是這樣的人。記者開玩笑問他,學說中文難不難,他用非常繞口的中文回答完之后,很不好意思地臉紅了。
在很多禮來中國員工眼里,戴文睿是個很好相處的人,新老兩任中國區總裁的風格也有很大差異。歐泰格是典型的德國式領導,強調執行力,公司就像軍隊打仗一樣,要堅決完成指標。到了戴文睿時代,他同樣重視執行力,但想法比較長遠,目前他對禮來中國的內部改造,以及組織構架的擴建,完全是針對未來3~5年設計的。
戴文睿的思考方式,與他在禮來13年的工作經歷有著密切關系。1996年,他從美國印第安納大學MBA畢業后,直接進入禮來公司美國總部,第一項工作就是在全球策略部門,負責韓國和日本等亞洲市場的策略規劃,此后幾年相繼在產品部門、銷售部門、加拿大公司工作,早期打下的基礎,讓他能準確地發現行業和市場的趨勢。
他在禮來的最大體會就是,要給員工提供各種鍛煉機會,禮來文化是努力從內部培養領導者,讓他們鍛煉和成長。這也是他個人十分欣賞通用電氣前任CEO杰克·韋爾奇的原因。在他的設想中,現有的1300名員工不足以應對快速發展,需要增加銷售人員,做深做透中國100多個城市。自他上任以來,公司內部有松有緊,比如合規管理和禮品發放,要比從前嚴很多,但他也會給下面的部門充分授權,需要資源和人,只要合理都會滿足。
第—次將新藥移植到中國本土研發
和黃醫藥是禮來在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雙方以風險和利益共享的模式,合作研發新藥。和記黃埔醫藥總裁杜瑩說,雙方的合作在中國藥品研發歷史上有開創性的意義,這是國外公司第一次將新藥移植到中國本土研發,把彼此的專長和優勢互補,降低雙方的研發投入和周期。
“目前,我們共同開發的癌癥及炎癥性疾病項目,已經取得里程碑式的成果,但出于商業保密原則,具體內容我不太方便透露。”杜瑩說,“禮來的創新能力非常強,經常會迸發出一些非常先鋒的想法,我們的研發人員在與禮來合作中,專業技術提高得很快。我相信這種模式會加速提高中國新藥研發的能力,擴大中國在新藥研發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我們早日步入世界水平。”
在中國大干一場
對于中國市場的前景,戴文睿其實早就心中有數。正式上任之前,他與歐泰格有過很長時間的工作交接,準備告老還鄉的歐泰格也毫無保留,把他在中國三年多的經驗和教訓悉數告知,哪些是好的,哪些行不通。
40歲左右正當年,戴文睿有充足的時間在中國大干一場,為此,他已經把妻子和三個子女接到上海居住。而他的到來,似乎也改變了禮來一個不成文的傳統。禮來前三任中國總裁,有兩任是像歐泰格那樣直接退休的,還有一任是離開中國兩三年后即退休。中國是個容易做出業績的地方,很多人都想把這兒當作職業生涯的最后一站,輝煌退場。
“從業務的角度,這的確是個很好的職位,但更重要的是,這個市場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必須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戴文睿說。過去四年來,中國醫藥市場(不含OTC和中成藥)每年增速都在20%左右,預計到201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900億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市場。這些爛熟于心的數字,是他過去在加拿大或者世界其他國家不敢想象的。
目前增長最快的領域有:腫瘤、糖尿病、中樞神經、抗生素和心血管疾病等,禮來主打產品恰好處于這些領域中。“我們不會從競爭對手那里硬搶份額,而是用新產品滿足更多的市場需求,創造市場。”戴文睿說,禮來有信心在未來五年上市15款新產品,這就說明,中國是一個戰略意義非凡的市場。2009年,他計劃增加在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方面的投入,比如新增了在臨床試驗的投資,將銷售團隊擴大,對蘇州工廠進行調整,等等。
禮來目前還沒有公布2008年的全年財報,但從前三季度看,其全球銷售增長非常強勁,銷售額增速在10%左右,銷量則有近20%的增長,中國市場是最大的動力來源之一。“有些領域加大投資會做得更好。”戴文睿說。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醫藥行業是一個具有剛性需求的獨特產業,華爾街一直很看好研發能力極強的禮來,認為其2008年銷售額很可能突破206億美元,增長在6%左右。
中國市場不再是僅僅被擠奶!
在禮來中國區副總裁鄭以漫眼中,戴文睿這位新搭檔與前幾任總裁截然不同,最明顯—點,他能憑借與公司總部很好的關系和溝通渠道,為中國申請到大量資源,過去中國市場就像一頭奶牛,不停被擠奶,向總部要資源卻非常困難。
“藏文睿來了以后,毫不夸張地說,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很多制藥企業都在過冬,縮減投資,而我們卻在中國大規模擴張。總部對中國的信心在增加,中國員工的信心也在增加。這些會慢慢傳遞給客戶,提升他們的信心。什么都給我們配齊了,接下來也該輪到我們表演了。中國
市場就像突然被放到了聚光燈下,全公司4萬多人都在看著我們,壓力也非常大。”鄭以漫說。
對于2009年增長的預期,禮來全球銷售額雖然很難達到2007年19%的水平,但也能保證高單位數的增長,特別是去年10月,65億美元收購腫瘤藥物公司ImCIone以后,禮來銷售后勁明顯增強。
創新研發模式
如果問世界上任何一家制藥企業,他們最困難的事情是什么?那么回答百分百是藥物研發。這也是評價一家制藥企業實力的主要指標。高風險、高投入、高耗時的研發拖垮了不少企業。過去,禮來研發一款新藥的平均投資為12億美元,耗時10~15年,這幾乎相當于中國所有制藥公司研發投入的總和。
金融危機已經導致很多企業放慢,甚至砍掉大部分研發投入,禮來將如何應對?戴文睿認為,即使一定要削減成本,研發也是最后一個被削減的領域,況且禮來早就做好了現金儲備,手中有40億美元可用。禮來一直希望通過六西格瑪等方法,有效改進研發,提高自身研發能力。
同盹也極力推進由禮來首創的“全球研發網絡”,利用研發外包、策略性合作研發、風險投資等方式,降低研發投入和風險,提高研發效率。到目前為止,禮來已將每款新藥投入降到10億美元,下一個目標是,到2010年降到8億美元。
去年10月,禮來全球研發中國總部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成立。與其他競爭對手不同的是,禮來并不是簡單把研發拿到中國來做,而是通過這個機構,支持與中國本土企業在“研發外包、策略性合作開發”等形式上的合作。不僅自身減少了基礎設施的投入,還可以集中精力發揮其創新優勢。
上海開拓者化學研究管理公司是禮來在中國合作了6年的研發外包伙伴,有300多研發人員專門為禮來服務,進行早期化合物篩選。據該公司執行副總裁Kevin介紹,禮來是該公司惟一的客戶,合作6年多來,公司在人員、設備、管理上都有非常大的提升。
同樣合作6年的,還有在紐交所上市的藥明康德新藥公司,除了前期合作外,它還為禮來提供GMP生產服務。該公司生產總裁唐蘇翰說,在海外培訓、轉變研發觀念、提升質量管理等方面,禮來對藥明康德發展的幫助非常大。
過去五年中,禮來共在研發上投入150億美元,平均占到銷售額20%,遠高于行業內15%的平均水平。“我們的原動力,正是來自于不斷研發出創新的藥物。”戴文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