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平 黃站立
摘要:結合課程特點,從增強學習興趣、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等方面對提高《食品機械與設備》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食品機械與設備;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
《食品機械與設備》是漯河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加工技術專業重要的專業課之一,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有關食品機械與設備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食品機械設備選型和工藝設備設計的能力,為以后從事實際工作時選用各種先進的食品加工機械和進行技術革新打下必要的基礎。
《食品機械與設備》課程內容繁多,按食品行業分為糧油加工、果蔬保鮮加工、水產品加工、飲料加工等機械設備,涉及機械結構與原理,機械的選擇、使用與維護,是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其內容抽象、枯燥,需要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有機結合,要求學生有很高的空間想象與工程實踐能力,這對于偏重于生產工藝學習、對機械設備缺乏感性認識的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有相當的難度。因此,怎樣從課程特點出發,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課程教學的目的,是任課教師的當務之急。筆者就此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
讓學生明白《食品機械與設備》課程的重要性 在課程開始階段,要向學生介紹該課程的性質,讓他們明白《食品機械與設備》是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專業課,主要學習的是各種食品加工過程中用的機械設備,學好《食品機械與設備》課程是為了更好地學習《食品工藝學》的內容。這樣,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使他們學習目標更明確。在課程的緒論階段,可以給學生講解食品機械設備在食品工業中的作用,強調食品機械設備的應用與先進程度是食品加工能否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關鍵;講述食品機械的制造水平反映了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水平;講述食品機械設備與食品加工工業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我國在此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異,新技術在食品機械設備中的應用,以及我國食品機械與食品加工領域所面臨的巨大商機。講述這些內容可以通過一些實例來說明,例如:瑞典利樂公司生產的無菌灌裝設備、日本佐竹公司開發的色選機與大米食味儀、國外公司開發的真空冷凍干燥機與反滲透鹽裝置等,讓學生明白現代的食品加工機械已經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并且新技術還在不斷地被應用于各種食品機械之中,這樣會激起學生學習《食品機械與設備》的興趣,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消除畏懼,激發興趣 學生接觸本課程之前,容易產生畏懼情緒,這是因為本課程的內容與學習方法與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其他課程有明顯的不同。學習本課程時,學生已經學習了《食品工藝學》、《食品保藏原理》及《食品工程原理》部分內容,因此,挖掘本課程與這些專業課程的聯系,由學生熟悉的內容出發,從學生容易理解的角度出發,可以拉近學生與本課程的距離,消除畏懼情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在《食品保藏原理》中已經知道殺菌是食品加工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溫度與時間是殺菌過程中的兩個主要參數。高溫短時殺菌是殺菌工藝的發展方向,怎樣才能實現這樣的目的呢?由此引入回轉式殺菌鍋、板式換熱器的教學內容。由于前面的鋪墊,學生很容易理解回轉式殺菌鍋、板式換熱器的結構組成、特點及工作原理等,而且印象深刻。實踐表明,這些嘗試有助于學生消除對本課程產生的畏懼等不良情緒,提高學習的興趣,為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打下良好基礎。
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高速發展,食品機械生產水平也不斷地提高,新的食品加工設備在不斷地出現,但是,實驗室機械設備類型卻仍然有限。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現代教學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依靠板書、掛圖等手段,介紹食品機械和發酵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形式及工作過程,教師講解比較困難,學生也缺乏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導致理解難,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都不高,更談不上獨立思考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多媒體技術采用文字、動畫、影像資料等手段,結合教師的生動講解,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使得思維活動處于積極投入狀態,實現主動學習。
如講解臥式螺旋卸料沉降離心機時,先將離心機的實物照片給學生看,由此告訴學生主要組成部件,然后通過結構圖詳細講解其主要結構及工作原理,再通過動畫演示工作原理過程,最后作歸納總結。通過以上的講解,學生基本掌握了課程內容,而且因為生動、形象、直觀,學生也饒有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講完相關章節的內容后,如封罐機械、殺菌機械等,可播放相關的生產線或錄像,使學生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記憶,縮短實物與學生、課本內容與實際生產之間的距離。
然而,在多媒體教學廣被推崇的今天,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僅僅是現代化教學手段之一,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必須針對課程特點和教學目標,合理使用多媒體,不可一味追求教學手段的先進性而忽略了教學效果,使多媒體技術真正成為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輔助工具和手段。
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
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和教學計劃安排,本課程的實踐教學主要有兩個環節:教學實習與工廠參觀實習。由于《食品機械與設備》課程的實驗主要是看設備,內容過于單一,顯得枯燥,并且實驗室機械設備較少,實驗效果不是很好。以往實驗室機械設備較少,形式主要是教師操作示范和學生觀看,不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而且,由于機械設備運行精度及配合的要求,教師一般都不進行運行操作前的拆卸、解剖講解,只是作整體結構的介紹,內部結構往往看不到,這與學生希望通過實驗來驗證和加強課堂內容的理解的要求相差較遠,實驗效果不是很好。
隨著學科建設的發展,實驗室規模也在擴大,新購置了機械設備,也報廢了一些機械設備。本著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強化實驗教學效果的目的,我們對《食品機械與設備》實驗教學的方式和內容進行了改革。首先,開設以觀看為主的實驗,通過教師對機械設備整體結構介紹,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主要是充分利用專業內實驗室的機械設備,如焙烤工藝實驗室、水產品加工工藝實驗室、食品工程實驗室,選擇有代表性的機械設備作為講解對象。其次,是拆卸、解剖、操作示范的實驗。
單靠實驗室現有的機械設備進行實驗是不夠的,不能使學生對食品機械有更全面的理解,學生必須有到工廠一線的實習經驗。按教學計劃規定,實習時間通常為一周,在以前都安排在學期的最后,這樣效果不好。近兩年,《食品機械與設備》的課程實習安排在課程中間,通常是利用周六、周日的時間,帶領學生去工廠(如“雙匯”、“匯通”、“三劍客”等)與一些食品機械的銷售場所近距離地參觀實習。為了達到更好的實習效果,課程組的教師分頭帶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靠近設備進行觀察,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與教師交流,學生收獲很大。
參考文獻:
[1]陳野.食品機械與設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07,(2).
[2]顧林,孫婧.多媒體技術在食品機械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07,(3).
[3]楊洋.運用教學手段,改革“食品工廠機械與設備”課堂教學的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1999,(12).
作者簡介:
馬利平(1979—),女,碩士,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食品機械教學。